对区域水资源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评价,可以有效指导水资源的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因水资源引发冲突的风险。目前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用水效率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而关于水资源协调性的评价研究还很缺乏。此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可见水,提供了多种评价可见水的方法和可能的水资源分配方法。然而,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协调的角度考虑,虚拟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虚拟水
工业园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对区域水资源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评价,可以有效指导水资源的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因水资源引发冲突的风险。目前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用水效率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而关于水资源协调性的评价研究还很缺乏。此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可见水,提供了多种评价可见水的方法和可能的水资源分配方法。然而,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协调的角度考虑,虚拟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虚拟水的概念是由 ALLAN提出的,用于指代生产每种农业和工业产品所需的淡水量。随后,HOEKSTRA 等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即一个、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其同时包括可见水和虚拟水。水资源协调应该同时考虑效率、公平和生态,以实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评价区域水资源协调性时,应同时考虑可见水和虚拟水。
水资源协调应同时考虑公平、效率和生态,才可能实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①公平。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主体可公平地获取资源。
②效率。用水效率与特定地区的用水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由于居民用水效率不高,地区通过采用节水技术或产品等可以带来可观的节水效果。因此,生活用水需求和居民用水行为与是否采用节水技术有关。
③生态。生态平衡是指人类与周围的动植物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态压力相应增加,如自然资本( 即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 急剧下降、环境承载力下降等。
水资源协调应同时考虑公平、效率和生态。如果只考虑公平,那么为了使社会主体获取相同的水资源,需要将区域水资源丰沛区域的水运输到缺水地区,这将带来过高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如果只考虑用水效率,将更多的区域水资源用于工业、制造业等以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群众,特别是农民会因为未受到公平对待而引发冲突。此外,过度利用水资源将导致生态受到破坏。如果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水坝修建或管道铺设将受到限制,而这种过度保护会阻碍经济发展,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且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困境难以解决。
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管理流程是否顺畅,结合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1) 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各基层没有建立水务局的要尽快建立水务局,并以其为核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我国现有城镇化水平下的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管理,统筹考虑区域内各种水资源形式的协调管理与开发利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2) 要加快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水权管理体制。在社会gd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就必须要推进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构建基于市场经济基础的水权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水资源配置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手段,因权属不明市场化运作难以实现,造成一系列水资源污染、浪费和取用水矛盾。因此,区域水资源管理要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水权市场交易模式,通过对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而不是行政命令来保证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关于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决定》( 中发〔2011〕1 号) 、《关于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 号) 明确提出了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 度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取用水管理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规划水资源论证与涉及水资源的规划审批和实施相衔接,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出发,协济发展和水资源支 撑与保障的关系; 把用水合理性管理的源头从建设项目推进至 区域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层面,在水源供给侧坚持以水定 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发展,从水资源系统全局统筹规划与规划之间的用水协调性和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以及减少或消除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良影响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