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庆食物,包粽子步骤,1选两三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即可。2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3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4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
龙舟模型
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庆食物,包粽子步骤,1选两三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即可。2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3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4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4―5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好技艺打造好粽子定制,天伦印象食品多年坚持,一款传统手工制作。由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手工选用原生态的健康大米。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1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zui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人士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起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面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锥形粽子(牛角粽)
特点:牛角粽在广东的河源等地比较流行,尖尖的像极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时候叫做“角黍”,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zui相像的一个品种了。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3、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4、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5、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