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发电现状与前景
我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和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t标准煤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3500万t标准煤,利用率仅为7.6%
截止至2016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214万KW,其中农林生物质发
带式污泥干化机制造商
我国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发电现状与前景
我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和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t标准煤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3500万t标准煤,利用率仅为7.6%
截止至2016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214万KW,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605万KW,垃圾焚烧发电容量为574万KW,沼气发电容量为35万KW,各种生物质发电几乎全为纯烧生物质发电,而且其装机容量多为1~3万kW蒸汽参数不高的低效率小机组,纯烧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供电效率一般30%因此,纯烧生物质的小容量低效率发电不是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到2020年,我国燃煤装机容量将达到11亿KW,如果能够有50%的生物质用于燃煤电厂的掺烧发电,那么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机组总容量可以达到5.5亿KW按平均掺烧量为10%估算,则折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可达到5500KW如果我国每年有50%的生物质用于发电,那么可发电量约7200亿KW·h,折算成装机容量约为1.8亿KW,是2016年发电量的12%,也就是说,可较大幅度降低煤电的CO2排放大容量煤电厂采用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应该是现阶段我国煤电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措施
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
是因地制宜,推进我国煤电燃料灵活性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煤电灵活性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化石能源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其五热风循环一体式,受热均匀,还有废热回收再利用功能,相当节能。生物质能电力因不需要调峰调频等配套调节,电能质量与煤电没有差别,不存在技术因素导致的上网消纳问题,度电全社会成本远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我国生物质资源量巨大,利用生物质资源与燃煤进行耦合发电,可替代一定比例煤炭,有效提升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二是有利于促进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的低碳清洁发展。③焚烧后的灰含有机元素,可用于其他产品的制造,有利于资源的回收。碳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碳减排行动目标明确且行动坚决,电力是8大重点排放行业之一。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具有生物质能电力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特点,可较大幅度消减煤电的碳排放。随着碳减排制度体系建设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日趋完善,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有利于秸秆田间直焚、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污泥的处理,要首先考虑污泥的状态,有些污泥含水量低,呈粘稠结块状,便于运输。当前,我国尚有大量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秸秆田间直接焚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很严重。此外,范围一方面因兴建污泥、垃圾处置工程屡屡触发“邻避效应”,另一方面污泥、垃圾处置受到越来越严格管控,而相应的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亟需。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可依托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达到超低排放,实现生物质资源稳定化、无害化、能源化、规模化利用。
污泥处理产品化的产业发展趋势
分析认为,

已趋于明朗。随着各路资本涌入、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形成突破,以盘活产业链为主导的污泥处理时长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崛起,这给相关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发展前景。
围绕着“资源化、无害化”,传统污泥处理服务商谋求新形态,跨界者寻求新技术,一场商业模式的改变正在污泥处理行业悄然发生,污泥产品化从愿景迈入实际落地期。土地利用为主的好氧发酵技术路线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污泥转变为肥料的过程。与此同时,人士指出,输出与供给的有机融合是污泥处理的方向,这种对传统应用模式的“改造升级”而非“重做”,关键在于打通整体产业链,下游用好供应链和渠道覆盖,上游用好新技术,共推污泥处理从单纯环境治理转向多远互动。
当前污泥处理已经从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市场为中心,正从单纯的治理成效、成本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整站式服务方案、市场体验、互联网平台改善。在资源化利用模式下,位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边界渐显模糊,以需求为主的市场风向却始终成为产业遵循的首要准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