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弧位置的容器内中心线右侧50mm内。首先,坡口间隙在2~3mm之间,金属液面呈下塌状滑动,有坠瘤迹象,熔池两侧的成形过薄。其产生原因是坡口间隙在右侧20~50mm段时,过渡熔滴金属滑动使较大间隙处金属堆敷,熔池的成形温度过。防止措施为在坡口间隙较大时,金属熔滴的过渡宜选在过左侧中心线20mm和过右侧中心线10mm段,使熔池前移时部分金属液倒流,同
空心焊接点规格
(2)走弧位置的容器内中心线右侧50mm内。首先,坡口间隙在2~3mm之间,金属液面呈下塌状滑动,有坠瘤迹象,熔池两侧的成形过薄。其产生原因是坡口间隙在右侧20~50mm段时,过渡熔滴金属滑动使较大间隙处金属堆敷,熔池的成形温度过。防止措施为在坡口间隙较大时,金属熔滴的过渡宜选在过左侧中心线20mm和过右侧中心线10mm段,使熔池前移时部分金属液倒流,同时适当减小电流,避免电弧的吹扫线过多进入熔池的中心位置。
此时电弧行走于焊槽根部,先以直线形稍作前移5~10mm,在回带电弧坡口一侧,停留后用正月牙运条方式回推至熔池中心,使熔渣浮动后熔池的液体流至坡口间隙。然后带弧至坡口的另一侧稍作停留,再使电弧前移A、B两侧延伸点。呈直线型带弧前移动5~10mm后,从A、B两侧按同样方法形成熔池的厚度。焊接时,焊条与焊接方向所成角度为70~80度。
这种带弧方法因电弧前移5~10mm,焊槽内的杂质经过电弧的吹扫与熔化后,形成的熔池会在焊槽根部加厚成形,避免了焊槽根部杂质在电弧一次吹扫时熔池堆敷过厚而卷入熔池,形成气孔缺陷。
焊接操作基础步骤
步骤一: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
步骤二:加热焊件烙铁头靠在两焊件的连接处,加热整个焊件全体,时间大约为1~2秒钟。对于在印制板上焊接元器件来说,要注意使烙铁头同时接触两个被焊接物。导线与接线柱、元器件引线与焊盘要同时均匀受热。
32、钨极弧焊时产生夹钨缺陷的原因是(电流过大)。
33、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过小时,会产生未焊透、气孔及(夹渣)等。
34、(直线往返)运条法的特点是焊接速度快、焊缝较窄,适宜于焊接薄板和装配间隙较大时的打底焊。
35、厚壁管(或板)对接焊时,先在坡口根部所焊接的一条焊道称(打底焊道)。
36、多层焊时,后层焊道相当于对前层焊道进行了一次(回火)处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