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元件允许在下列条件下工作: A.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爆1炸性和腐蚀性气体。 B.工作电压应不大于额定值的1.1倍,外壳应有效接地。 C.绝缘电阻≥1MΩ 介电强度:2KV/1min。
2、电热管应做好定位固定,有效发热区必须全部浸入液体或金属固体内,严禁空烧。发现管体表面有水垢或结碳时,应及时清除干净再用,以免影晌散热而缩短使用寿命。
3
热泵机组批发
注意事项
1、元件允许在下列条件下工作: A.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爆1炸性和腐蚀性气体。 B.工作电压应不大于额定值的1.1倍,外壳应有效接地。 C.绝缘电阻≥1MΩ 介电强度:2KV/1min。
2、电热管应做好定位固定,有效发热区必须全部浸入液体或金属固体内,严禁空烧。发现管体表面有水垢或结碳时,应及时清除干净再用,以免影晌散热而缩短使用寿命。
3、加热易熔金属或固态硝盐、碱、沥清、石腊等时,应先降低使用电压,待介质熔化后,才能升至额定电压。
4、加热空气时元件应交叉均匀排列,使元件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使流过的空气能充分加热。
5、加热硝盐时应考虑安全措施,预防爆1炸事故。
6、接线部分应放在保温层外面,避免与腐蚀性、爆1炸性介质、水份接触;引接线应能长期承受接线部分的温度及加热负载,接线螺丝紧固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7、元件应存放在干燥处,若因长期放置绝缘电阻1MΩ时,可在200℃左右的烘箱中干燥,或降低电压通电加热,直至恢复绝缘电阻。
8、电热管出线端的氧化镁1粉,在使用场所避免受到污染物与水分渗入,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自从发现电源通过导线可以发生热效应之后,世界上就许多发明家从事于各种电热电器的研究与制造。电热的发展及普及应用也与其它行业一样,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从的逐步推广到;从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由集体使用发展到家庭、再到个人;产品由低档发展到高1档。十九世纪处于萌芽阶段的电热电器大都是拙劣的,早出现是用于生活的电热电器,1893年电慰斗的雏型首在美国出现并使用,接着到1909年出现电灶的使用,那是在炉灶中放置电加热器,也就是说加热从柴禾转移到电气,即从电能转变为热能。但是真正电热电器工业的急速发展,却是在用作电热元件的镍铬合金的发明之后。1910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作的电熨斗,这就从根本上改善了电熨斗结构,使用熨斗迅速得到普及。防爆电加热器工作原理流体防爆电加热器是一种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来对需加热物料进行加热。到1925年在日本出现在锅中安装电热元件的产品,成为现代电饭锅的原形。在这阶段工业上也出现实验室用电炉,熔胶炉、暖气器等电热产品。1910年至1925年是电热电器历史1上的大发展阶段,在家庭和工业方面,电热电器各种品种的出现和普及应用都得到了急速的发展,而尤以家庭方面为甚。所以镍铬合金的发明是奠定了电热电器工业发展的基础。
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
1、外形尺寸图中尺寸“B”必须全部浸入油中免烧坏元件。被加热油应无腐蚀性。
2、SRY3型的工作液面必须在紧固件之下,尺寸线“B”之上。
3、熔化沥青、石蜡等固态油类时应降低电压使用,等熔化后再升至额定电压。以防止电量集中降低元件使用寿命。
4、发现管子表面有结碳时,必须除尽后再用,以免降低效率,甚至烧坏元件。
5、元件应存放于干燥外,若因长期放置而绝缘电阻降到1兆欧时,可在200℃左右的烘箱中干燥若干小时(或将元件低压通过数小时),即或恢复绝缘电阻。
生产
放电电阻,负载电阻在生产过程中,主题要考虑的是产品的无感性能和散热性能。无感性能如上所述,散热性能则是由于放电,吸收功率会导致电阻本身产生大量热量,从而温度迅速升高。为了在电弧加热时保持电弧的稳定、在电弧电流瞬时过零时电路电压的瞬时值大于起弧电压值,同时为了限制短路电流,在电源回路中,必须串接一定数值的电阻器。所以材质上要保证产品的散热性能良好,外壳上1好采用耐热的材料和金属材质,这样通过散热片等产品,可以让热量迅速流向外界。同时,工艺要求也非常严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