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带电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较成熟的工艺技术措施:
1)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湿,一般设置纯水喷雾装置,确保车身外表全湿;
2)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阳极,缓解入槽时的电解反应;
3)增强入槽部位的液流,车身与液流是对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工件表面附着的气体
4)输送应平稳,消除脉动(尤其在慢速的场合);
5)提高槽液温度(
电泳流水线安装
防止带电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较成熟的工艺技术措施:
1)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湿,一般设置纯水喷雾装置,确保车身外表全湿;
2)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阳极,缓解入槽时的电解反应;
3)增强入槽部位的液流,车身与液流是对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工件表面附着的气体
4)输送应平稳,消除脉动(尤其在慢速的场合);
5)提高槽液温度(28~33℃),降低湿涂膜的黏性,增强释气泡性,能消除车身前端涂膜弊病。可是槽液温度对电泳槽液的稳定性和泳透力有影响。
增多电泳后清洗次数有负作用:
1)工件通过电泳后清洗设备的时间越长(即输送链速度越慢)和清洗次数越多,湿电泳涂膜被再溶解程度越严重;
2)按清洗原理,工艺控制每洗1次,稀释10倍。电泳槽液的固体分(NV)19%,经0次和UF液1次喷洗,NV降到2%左右,再经2次UF液浸洗和出槽喷洗,NV就可降到0.2%左右;可是新鲜UF液的NV一般≤0.5%,因此再增加UF液清洗次数,就成为无效作业。1)采用新开发的高泳透力CED涂料(四枚盒法测定泳透力60%)替代泳透力较低的(一般在45%以下)第二代CED涂料。纯水浸洗液工艺控制电导为50μS以下(新鲜纯水和RO再生水的电导为10μS以下);
3)增加清洗段,不仅增长后清洗设备的长度和增加投资,还不符合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精益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无效作业和超值功能。由于阴极电泳涂料有着优良的防腐蚀、渗透性和装饰性能,不但应用在汽车行业中,还广泛地应用在其他行业中。对电泳涂膜外观要求较低的或底面合一场合,电泳后清洗次数可相应减少,结构简单无空腔/缝隙的工件可选用喷洗方式。
铝型材电泳白色工艺技术介绍
自金属的装饰和防腐应用电泳技术以来,从汽车行业开始,此技术被引用到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材质领域,此项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在铝型材行业,日本在20世纪60年开发出铝型材电泳技术,在铝行业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还有,CED涂装工艺的耗水量、纯水用量及利用率、污水排放量都应有设计目标值。我国自20年前引进该电泳设备及技术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建筑铝型材工业的分布已发展到每省及自治区都有生产线,电泳铝料得到大量的应用。同色及白色铝料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但目前,白色电泳漆的应用主要用于铝材,而且使用的是阳极电泳漆,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它们直接影响电场强度及其分布,电泳涂装的极距近了也产生涂膜偏厚和异常附着,极距大了,涂膜偏薄或泳涂不上。公司经多年的开发研究,开发出了的水性聚氨脂阴极电泳树脂,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白色聚氨脂阴极电泳漆,在国内阴极聚氨脂白色电泳卧式自动线,该生产线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设备运行正常,电泳槽液稳定,其稳定性能完全适应工业生产,且比传统的阳极白色电泳涂装在工艺,能耗,环保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铝型材电泳涂装需纠正认识上的误区
从技术交流和期刊文章中得知,对CED涂装的认识尚存在误区,如:在连续式电泳涂装线可采用入槽后通电方式;极距可不严格控制;电泳后增加清洗次数能提高洗净度等。它们影响电泳涂装质量和运行成本,需纠正之。
在连续式电泳涂装线上难实现不带电入槽或入槽后通电的方式在电泳涂装时泳涂工件入槽通电方式分带电入槽和不带电入槽(即入槽工件全浸没在槽液中后通电)2种。悬链运行前,应对拉紧装置进行调整,检查回转线上是否有障碍物,运转是否正常。不带电入槽方式仅适用于间歇式单工位电泳涂装场合,其优点是可避免产生带电入槽阶梯弊病,缺点是脉冲电流大,需设置软起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