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砖与实心砖相比,保温、隔音性能优良许多,制作中相对节省原料,砖体重量也较轻,具有便于运输和砌筑快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建筑界的青睐。欧美多孔砖和实心砖的使用比例为70:30左右,足以说明多孔砖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墙材界的主品,尤其烧结多孔砖使用性能更是优于其他工艺的多孔砖。
烧结多孔砖在干燥和烧成中部分环节与实心砖有着一定的差异,多孔砖砖壁及各个孔洞连
烧结多孔砖批发
多孔砖与实心砖相比,保温、隔音性能优良许多,制作中相对节省原料,砖体重量也较轻,具有便于运输和砌筑快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建筑界的青睐。欧美多孔砖和实心砖的使用比例为70:30左右,足以说明多孔砖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墙材界的主品,尤其烧结多孔砖使用性能更是优于其他工艺的多孔砖。
烧结多孔砖在干燥和烧成中部分环节与实心砖有着一定的差异,多孔砖砖壁及各个孔洞连接处较薄,砖体内部呈形状不同的蜂窝状,空洞率的大小及数量因砖型或制作不同而不同。处理好这些工艺要点是生产保持正常化,产量、质量达标的关键所在。
焙烧带操作提倡保持温度稳定,尽量避免大起大落。具体需要多高的焙烧温度和保持多长的时间,这要看制坯材料需求的温度高低,然后根据自己窑炉的情况,通过结合查看1~3天的火情和出窑砖,就可以总结出自己窑炉的焙烧温度。
焙烧中砖垛的上下左右中这些方位存在着定的温差,通常情况下18~32℃的温度差别对制品不会构成明显的影响,温差太大了就难说了,烧出的砖往往老嫩不一,次品量增加,因此要把缩小断面温差作为焙烧操作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对码坯、开闸用风、密封窑炉以及其他相关操作,尽量缩小焙烧带的断面温差,是保障制品的重要坯垛码放无论是轮窑,还是隧道窑皆要求做到上密下稀、边密中稀,减小顶部和两侧部的缝隙。通过多年来业界不断探索,码垛以小垛体,多火道类的垛形适宜性较强。垛体底面积规格为500mm×500mm、750mm×750mm、980mm×980mm为主流,辅以多条纵横火道贯穿各个垛体之中,火道尺寸120~600mm不等。垛体码放布局优良的窑炉烧成中焙烧带断面温差较小,在完成自身焙烧反应的同时,还能顺畅、适量的把余下的热能带向预热带,用于加热前面坯垛,为营造的火行速度打下基础。

预热带、焙烧带、保温带和冷却带在烧成中有着升温-高温-降温这样的温度运行规律,把各个是点用条连称之为温度曲线。因窑炉或坯材料等环节的不同,各个窑炉温度曲线也不尽相同,新投产的窑经过1~3周运行,就可得出合适的温度曲线。从预热带的第5个车位起安装温度感应器-热电偶,到保温带后部的3~5个车位止,每到两个车位安装一根热电偶,热电偶与温度显示器连接。在烧成中观察预热带、焙烧带、保温带的温度起伏情况,结合以往的佳温度曲线,制订出恰当的焙烧方案。温度曲线不单单能了解焙烧带的温度状况,还可以掌握预热带和保温带的火情。预热带比平时升温缓慢低下,并且有2~4个车位的长度,说明该部位内燃变小或焙烧带往后移位;升温快于平时,则说明该部位内燃变大或焙烧带前移。保温带温度比平时下降,说明焙烧带温度不足,或者窑内进车数量减少;保温带温度高于平时,说明焙烧带温度偏高,或者焙烧带往后移动了。

挤出矩形孔多孔砖坯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实测表明:同样是孔洞率为25%的KP1多孔砖,错位排列的矩形孔的多孔砖的当量导热系数小于圆形孔的96%,当矩(条)形孔排列得使热流通道延长得越多,其当量导热系数更小,砌出来的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更好,房子也更冬暖夏凉。
这是因为圆形孔的烧结多孔砖的保温隔热性能不如错位排列的矩形孔和条形孔的多孔砖。
根据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的有关规定,圆形孔的烧结多孔砖只能评为“合格品”,只有错位排列的矩形孔或条形孔的多孔砖才有资格被评为“一等品”或“优等品”。
当然,矩(条)形孔多孔砖的生产技术比圆形孔要求更高,生产中的问题也更多,主要是:
1、圆形孔芯头的中心孔为φ8.5mm或φ10.5mm,矩(条)形孔芯头的中心孔仅为φ6.5mm,因此,圆形孔芯杆可以是M8或M10的螺杆,而矩(条)形孔只能用M6的螺杆,前者的强度是后者的1.78~2.78倍。
2、圆形孔芯头允许在芯杆上任意旋转而对产品不产生任何影响,而矩(条)形孔的芯头不允许在芯杆上旋转,否则,将使孔洞变动方向,严重时造成废品。
3、圆形孔没有应力集中问题,而矩(条)形孔在四角应力集中较为严重,容易在孔的四角出现性裂纹,造成废品。
4、圆形孔四周对泥生的阻力一样,而矩(条)形孔四周对泥生的阻力差异较大,尤其四角更为突出,加大了泥流挤出时的速度差,使砖坯各部泥料密实度不一样,紧的部位干燥收缩少,松的部位收缩大,拉裂砖坯形成干燥裂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