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得了黑星病,怎么办?
一、发现病状体现:
黑星病在夏秋季节旱季容易流行。发病时的症状:月季病株叶片上呈现直径3-4毫米黑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子凋谢频频,发病严重时月季植株只剩下枝条及患病嫩芽。
二、提早预防:
(1)月季苗期避免往叶片上滴水、喷灌,一定要喷灌要在晴朗的天气上午进行。
(2)定植操作前先喷800-1000倍百菌清防
各种花色棒棒糖月季批发基地
月季得了黑星病,怎么办?
一、发现病状体现:
黑星病在夏秋季节旱季容易流行。发病时的症状:月季病株叶片上呈现直径3-4毫米黑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子凋谢频频,发病严重时月季植株只剩下枝条及患病嫩芽。
二、提早预防:
(1)月季苗期避免往叶片上滴水、喷灌,一定要喷灌要在晴朗的天气上午进行。
(2)定植操作前先喷800-1000倍百菌清防病,定植后5-6月份,月季苗高没有超越30厘米时,每周喷药防病一次,雨后及时补喷,每次月季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
(3)月季成熟老叶不易,当月季长高40厘米以上,苗期没黑星病,到了夏秋多旱季节,不打药预防,月季黑星病也不会发作。
三、患病如何?
发病后,治早治少:发现月季有少数病叶发作。首先要在休眠期修剪掉病枝,及时喷800-1000倍百菌清,每周喷一次,连喷4-5次。初次去除病叶后,严厉留意新叶再发现黑星病斑,病斑直径在1毫米时悉数去除。
实践证明,去除病叶不会因操作再。这样一般一次就可以,观察一段没有新病叶发作,停止。一般月季长高50-60厘米以上没有黑星病,不进行喷药防治,也不会发作黑星病。
月季锈病的危害症状有哪些?怎么防治?
近期栽培了南阳月季的花农朋友们有一个比较苦恼的问题,那就是南阳月季得了锈病怎么办?还有得治吗?月季锈病其实是一种多发、常发的成长期叶部病害,损害南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首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月季锈病的防治措施。
一、损害症状
春季萌芽期,病芽初期呈淡黄色,基部肿大,在1~ 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橘黄色粉状物,似小黄花。病芽不能成长,有的曲折呈变形,15~20天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呈不规则黄色病斑状。后在叶背面生成橘黄色夏孢子堆,严重时叶面遍布斑点。
秋季叶背面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秋季腋芽被病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成长或呈变形状,感病植株提前落叶,成长衰弱。
二、发病规律
南阳月季锈病病菌首要以菌丝体在病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或以冬孢子在枯枝病叶和落叶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 7月初、8月下旬至 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 27℃以上,病害不开展,28℃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生。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温度对该病盛行起关键效果,水分对锈孢子和夏孢子萌生也至关重要,一般孢子仅在有自在水的情况下才干萌生。因此,在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和四季温暖的多雨雾地区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盛行,而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则发病较轻。
三、防治技能
抗病品种的运用 选择抗锈月季品种和无病母株是防治月季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注意加以推广和运用,对防治月季病害具有重要的效果。
养分不足或失衡,因为月季花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的特性,故对养分的要求也相对要高于其他花卉。在树状月季的整个成长时节中,要恰当多追几回肥料,即在树状月季每次开花后追一次肥,让月季植株尽快恢复长势。在追肥时要留意氮磷钾的比例调配,不能只追施单一的氮肥或磷、钾肥,不然会引起植株只长枝叶或不能正常孕蕾等症状。因为月季的开花习性是在一年生枝的顶端构成花芽,所以在修剪时要经过短截来添加枝条的数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