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
煤粉洁净气化燃烧过程包括高温预燃、气化燃烧、残碳燃烬等过程,每一步氧与碳的接触充分,同时燃烧工况稳定,使得碳的燃烧十分充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粉煤灰中的残碳含量在0.5~3%之间,说明锅炉的燃烧效率≥99.5%。
环保效果突出
1)煤粉洁净气化燃烧的过程是一个平均缺氧燃烧的过程,N2与O2充分接触的机率低,因此原始NOX的生成机率很低。经过SNCR、SCR工艺处
煤粉生产
燃烧
煤粉洁净气化燃烧过程包括高温预燃、气化燃烧、残碳燃烬等过程,每一步氧与碳的接触充分,同时燃烧工况稳定,使得碳的燃烧十分充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粉煤灰中的残碳含量在0.5~3%之间,说明锅炉的燃烧效率≥99.5%。
环保效果突出
1)煤粉洁净气化燃烧的过程是一个平均缺氧燃烧的过程,N2与O2充分接触的机率低,因此原始NOX的生成机率很低。经过SNCR、SCR工艺处理后,NOX浓度可以降至30㎎/Nm。
2)煤粉洁净气化燃烧方式的燃烧效率≥99.5%,因此,煤粉锅炉的用煤量要比传统锅炉少1/3,加之煤粉锅炉多采用高热值低硫份的煤碳作为燃料,因此烟气中的SO2和粉尘总量要比其他型式的锅炉低。同时在炉内增加CaO2法脱硫和旋风除尘等装置,烟气的排放指效更加环保,基本上可以满足超净排放的要求。光亮碳的析出量与材料与材料本身的挥发份有关,煤粉的光亮碳析出量一般应控制在8-13%,一般企业光亮碳含量控制在4-5%左右,就可获得满意的铸件。
3)燃烧过程采用全封闭型式,即燃料封闭,燃烧过程封闭,灰渣封闭,因此,避免了传统锅炉灰渣排放过程的粉尘污染。
2.制粉风量对煤粉细度的影响相当明显,制粉风量增大,制粉系统出力增加,煤粉变粗。有时运行人员不能及时调整制粉风量,致使制粉风量过大,煤粉很粗。
3.煤质是影响煤粉细度的重要因素,煤的可磨系数以及灰分含量的不同,都将影响制粉系统的出力以及煤粉细度。有时运行人员不能根据煤质的变化来调整制粉系统的通风量,也会影响煤粉细度。煤粉在铸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型砂中加入煤粉,可以防止铸件表面产生粘砂缺陷,提高铸件表面光洁度,进而提高铸件质量。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煤粉粗的重要原因,煤粉细度对设备及运行的影响往往不能立即体现出来,所以其重要性常常得不到重视,目前采用的人工检测煤粉细度很难保证及时按规定取样、化验、调整。
铸造煤粉在检测时,看干锅内壁周围悬挂的金属光泽,金属光泽越多,越亮、越好,同时在看焦渣本身上下部呈现出的金属光泽,呈现出银白色金属光泽好。
焦碴达到4一6级,焦碴本身呈现黑灰色上部下部无金属光泽,焦碴无明显膨胀,这种煤粉属焦煤与气煤配成,因煤质结构不同,比重溶积不同,含水量不同,建议采用机械管道压送煤粉的工厂,冬季加入这种煤粉时因注意在停产前、后从新压送时,煤粉可能会出现受冷、热空气影响,煤粉吸水后粘附在管道壁上,造成管道堵塞形响生产,另一方面焦煤煤粉因与气煤煤粉比重不同含水量不同,焦煤煤粉受潮湿后比重增加会长期沉积在储藏溶器底部形响正常使用,造成设备生秀损坏。粉煤灰的燃烧过程:煤粉在炉膛中呈悬浮状态燃烧,燃煤中的绝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炉内烧尽,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为灰分)大量混杂在高温烟气中。
焦煤与石油沥青配制混合后加工而成的煤粉也叫人工合成煤粉,石油沥青与焦煤配制的煤粉在加工、搬运、拆包时,会产生轻微性过敏。
首先控制Vdaf < 10%,煤粉即无危险;
将煤粉浓度控制在危险浓度之内:泥煤0.16~0.18kg/m3、褐煤 0.16~0.25kg/m3、烟煤 0.32~0.4kg/m3;避免煤粉浓度在1.2~2kg/m3范围内,该范围为危险浓度;
输粉气流的含氧浓度(其体积比)降低在15%~16%,一般不易引起;
煤粉制备系统中煤粉管道应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管内的气粉混合物有适当的流速16~30m/s:避免由流速过高引起或流速过低造成煤粉在管内沉积而失去流动性;
0.1mm细度的烟煤粉不会引起;
Vdaf高的褐煤和烟煤,当煤粉水分稍大于固有水分时,一般不会自燃自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