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以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此后至1957年,是填充柱、TCD年代。
1958年Gloay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
SCION气相色谱仪代理商
气相色谱仪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以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此后至1957年,是填充柱、TCD年代。
1958年Gloay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电离检测器(A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
20世纪60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如1960年Lovelock提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1966年Brody等发明了FPD;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电加热的NPD;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了实用的窗式光电离检测器(PID)等。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如TCD出现了衡电流、衡热丝温度及衡热丝温度检测电路;ECD出现衡频率变电流、衡电流脉冲调制检测电路等,从而使性能又有所提高。
气相色谱仪主要成分
气相色谱仪主要有五种主要成分: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为了做好维护工作,首先要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和可更换或清洁的部件,然后就维护和维护进行讨论。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主要是玻璃棉的清洗、化和合理使用。1、一般用纯水、或无水乙醇等清洗或超声波清洗,污染严重时,可用棉签轻轻擦拭,但是不能用力过大,否则会破坏内表面产生活性点,擦拭后放入烘箱开70°C干燥,然后冷却密封存放即可。2、化是消除载体表面活性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消除载体表面的硅醇基团,弱化氢键的作用力,使表面惰性化。一般采用5%-8%化试剂溶液浸泡1h以上,然后用无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备用。3、玻璃棉的使用:通常可以在气相色谱仪的内胆中填充玻璃棉,提高样品的汽化效率,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止垫片碎片堵塞色谱柱的作用。
气相色谱仪主要测什么?
气相色谱可能是世界上应用的分析技术,且仍处于上升的趋势,有报告估计气相色谱仪和备件的每年销售额在市场上高达10亿美元。所以如此,是因为气相色谱的灵敏度高,分离度好,分析速度快,定量分析的精密度。所以气相色谱仪式各种科研和工业部门应用的一种仪器,上到天上飞的(宇宙飞船),下到地上跑的(大气监测车),海底游的(潜艇)都在使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卫生、食品工业、环保等方面应用很广。它除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能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一种对混合气体中各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的仪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