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读光谱仪较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起初被应用于军事装备制造领域。第二次大战后,随着基础设施的重建,经济开始复苏,光谱仪也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上世纪60年代,直读光谱仪被引入到国内,作为其一批应用者,钢研纳克的母体原钢铁研究总院(现为钢研科技集团),见证了直读光谱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这也为钢研纳克后期涉足该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钢研纳克推出一代直读光谱
光电直读光谱仪厂家
直读光谱仪较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起初被应用于军事装备制造领域。第二次大战后,随着基础设施的重建,经济开始复苏,光谱仪也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上世纪60年代,直读光谱仪被引入到国内,作为其一批应用者,钢研纳克的母体原钢铁研究总院(现为钢研科技集团),见证了直读光谱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这也为钢研纳克后期涉足该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钢研纳克推出一代直读光谱仪——Labspark750,至今,钢研纳克的直读光谱仪产品已历经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升级迭代,产品性能持续得到改进。本次钢研纳克在BCEI1A2019上推出的SparkCCD7000直读光谱仪在检测灵敏度、光学系统、智控、痕量元素识别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据了解,此仪器在发布会前已经过多次试验比对,其各项数据均已处于国际1水平。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是有色金属工业中的轻金属产品,是其他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之前铝及铝合金中化学成分的测定常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近年来,随着国产直读光谱仪的飞速发展,在金属成分分析应用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非常薄铝箔进行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分析样品在预燃激发时非常容易被击穿,在层叠预燃时又困于将其中滞留的空气赶跑,导致激发失败。因此利用直读光谱仪对铝箔样品进行分析,样品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
在直读光谱仪上进行分析的样品均要求为块状固体。制备块状铝箔样品,途径一是将样品高温加热至熔融,然后冷却使其凝结成块状;其二是通过机械外力作用把铝箔压制成结实的块状。前者对于分析一些易挥发性元素(As, Sn等)不利;此外,如果铝箔样品表面经过钝化等工艺处理,难于融结。本文用第二种方法制备样品,并以激发时收集到的基体元素Al的光强来比较各种制样方法的差异。
结果表明,由机械压样机破碎样压制制备的铝箔样品可胜任在直读光谱仪上进行分析,测定的结果与化学方法相一致,适合于日常检验样品量繁重的工厂、实验室、检验部门之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直读光谱仪保养要素
废弃桶
气为惰性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是火花台在激发样品后产生的部分灰尘会由气吹走,尾气管变黑,时间长了需要清理以保证气路的畅通与清洁。激发后产生的废气,其主要成分是气含有激发后的金属粉尘,人长期直接吸入后,会造成眼部损坏等情况,对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直读光谱仪的尾气管可采用透明塑料管,在安装时将它插入水中即可;如果管壁变黑,并且不透明,则需要更换尾气管。
任何精密仪器想要测定出准确的数据,必须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环境对分析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测量结果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严重时还会对仪器造成损坏,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仪器越精密,对外部的工作条件要求就越高,火花直读光谱仪作为精密仪器也不例外,应置于干燥、通风、无振动且无酸碱性气体侵蚀的室内,同时室内应备有双层窗帘,以避免受强光直接照射。
火花直读光谱仪是由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和计算机等技术精密结合而成的光谱仪器,是定量分析测定元素含量的重要仪器,只有规范使用、并加强仪器维护、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指标,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直读光谱实验室安装条件要达标
① 实验室内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10-30℃,相对湿度控制在20%-80%,确保无腐蚀性气体。
② 气的供给纯度要达到99.999%以上,不纯气中杂质影响激发效果,降低元素的光强值,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③ 输入实验室的电源要接在交流稳压器上,输出电压接到直读光谱仪器上,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控制在-5%~+5%以内。
做好样品分析准备。 设备和PC电源电压选择开关要设置适当的输入电压,过滤量要在三分之一,气压力设置为0.5MPa。光谱仪打开后少稳定一个小时。激发试样看激发点是否正常,做程序修正,观察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根据情况决定是不是要做光谱校正和标准化。
正确进行样品分析。
认真制备试样 样品切割和磨样处理后,激发面能密封住激发孔,样品表面清洁,无裂纹、砂眼、气孔等缺陷,样品和激发板不能漏气。
激发样品 样品制备好后在激发台激发3次,删除异常点,留三组数据取平均值。
做好直读光谱仪的维护保养。
要按时清洁仪器可见光透镜和紫外光透镜,定期检查更换排气瓶的水量,定期清洁空气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