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艺方面,1940 年国民资源会曾对鹤庆造纸业作过详细的调查[4 ] 。1998年2 月我们也对鹤庆六合与龙珠一带的土法造纸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从我们的实地考察来看,1940 年国民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可以说一丝不苟。以下笔者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详加介绍,试以还原白族古代的造纸技术。要想把自己的篆刻作品留存下来,拓边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历代的篆刻家大多是用棕刷(俗称棕
白色拷贝纸
在工艺方面,1940 年国民资源会曾对鹤庆造纸业作过详细的调查[4 ] 。1998年2 月我们也对鹤庆六合与龙珠一带的土法造纸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从我们的实地考察来看,1940 年国民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可以说一丝不苟。以下笔者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详加介绍,试以还原白族古代的造纸技术。要想把自己的篆刻作品留存下来,拓边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历代的篆刻家大多是用棕刷(俗称棕老虎)来刷边款。鹤庆土法造纸业大都集中于六合、龙珠等地,这些地方原料丰富,水质很好,主要生产白棉纸和竹纸等。
此时纸料为长30CM ,直径10CM 的团状。9) 舂碓把纸料从水池中拿出来,放到碓石上,分批用脚力舂碓,舂细为止,每团料舂15分钟左右,舂后纸料成为白色。每晚上约舂10 团料,舂碓时需2 人,1 人舂碓,1 人不断地翻料。10)加药经过冲碓后纸料纤维已经非常均匀,此时可放到捞槽中,加清水调稀,并把残余灶灰完全洗去,再加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每抄2 把纸(700 张) 用5 桶沙松树根。而二十世纪以来有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有“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用木棍搅拌,约拌400 - 500 次,把纸料完全搅细为止,搅拌时间约为一个小时。并先在木凳上放上稻草,再铺一层废旧竹帘。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据,来源于重要的史书《后汉书》。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shang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很简单,检查其外观是否平整、细腻,均一的透光性(即匀度)。过去多是沿用公元五世纪的历史家范晔(398 -445)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的宦官蔡伦(62-121)于汉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tui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yi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但一直以来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很多印人不得不将就着使用,或者直接拿旧牙刷来代替。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