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永城市众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发现沉水植物覆盖率大于30%的湖泊能够长期维持清水态,而沉水植物覆盖率小于30%的湖泊则再度发展为浊水态湖泊。在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通过沉积物再悬浮带入水体中的磷元素含量为11.8 mg/(m2·d),无沉水植物生长区域的磷元素含量为24.5 mg/(m2·d)。由此可知,在缺乏沉水植物的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物再
四季青矮生苦草基地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永城市众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发现沉水植物覆盖率大于30%的湖泊能够长期维持清水态,而沉水植物覆盖率小于30%的湖泊则再度发展为浊水态湖泊。在沉水植物生长的区域,通过沉积物再悬浮带入水体中的磷元素含量为11.8 mg/(m2·d),无沉水植物生长区域的磷元素含量为24.5 mg/(m2·d)。由此可知,在缺乏沉水植物的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物再悬浮会导致水体磷营养盐浓度增加。
沉水植物对藻类的控制机理
① 营养盐竞争
沉水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氮、磷营养盐、无机碳等竞争限制藻类的生长。离子态氮(NO3-、NH4+)、磷(PO43-)是初级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形态。
(1)针对不同地区(如不同气候带等)的修复对象,结合客观实际,优先选用土著种、化感作用强、根际固定作用强的沉水植物用于控制藻类及沉积物内源污染;
(2)在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初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相关因素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如通过添加絮凝剂等透明度提升工程、浮游动物控藻手段等,保证沉水植物在修复初期生长;
(3)为促进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建议在初期去除水体中草食性鱼类和底层鱼类,以减少鱼类对沉水植物的摄食及对沉积物的扰动;
(4)当系统趋于稳定时,适当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结合生物操纵原理,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使生态系统中的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得以发挥,从而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稳定性。
水处理技术:水生高等植物不仅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环境的重要调节者,可为鱼类提供觅食产卵育肥栖息场所、为浮游动物提供避难所,所以大型水生植物有利于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其中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对维护湖泊生态系统,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不仅影响着水中的鱼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组成和分布,而且可以起到消浪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随着研究人员对长江中下游湖泊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机制已基本被阐释,目前更多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展开。在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中,沉水植被的的恢复重建至关重要,当湖泊水体氮磷浓度降低到适合沉水植物生长时,穗状狐尾藻、金鱼藻、苦草等先锋种开始恢复定植。
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单一物种的恢复很难长期维持,一般在短暂恢复后又趋于退。而多物种、多种群的恢复能够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研究表明当沉水植物丰富度达到3种物种以上时,能够显著改善水质指标和水体透明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