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进入雨水PP模块前经过弃流、过滤,模块内的水保持在好条件 下,并有足够的有氧活动的空间。这可防止因雨水停滞而产生的影响水质的厌氧细菌。雨水收集模块拥有95%的贮水空隙率,模块正面抗压承载强度 ≥600KN/m2,抗侧压承载强度≥90KN/m2。雨水收集模块拼成必要的雨水滞留池,暴雨时雨水通过屋面及地面流入模块滞留池中,待雨洪过后再排到相应的雨水排放口,减轻城市雨水管暴雨时的排放
地下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进入雨水PP模块前经过弃流、过滤,模块内的水保持在好条件 下,并有足够的有氧活动的空间。这可防止因雨水停滞而产生的影响水质的厌氧细菌。雨水收集模块拥有95%的贮水空隙率,模块正面抗压承载强度 ≥600KN/m2,抗侧压承载强度≥90KN/m2。雨水收集模块拼成必要的雨水滞留池,暴雨时雨水通过屋面及地面流入模块滞留池中,待雨洪过后再排到相应的雨水排放口,减轻城市雨水管暴雨时的排放压力,有效防止暴雨带来的城市洪涝。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得与室内污废水系统连接。如阳台排出的废水(如洗衣废水)不能进入雨水立管。立管的底部应设检查口。雨水进入收集系统前应有隔栅或滤网截污。对于特定的生态区域,弃流量取值还需要综合雨水水质、用水量和雨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判定。同时上述规范还规定“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绿化屋面除外,土壤入渗系统宜设初期雨水弃流设施。间隔日以内的降雨不宜弃流”。
雨水利用减少了城市雨水的外排量,直接减少了雨水径流挟带的污染物数量,使得进入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大为减少,促进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水及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强化雨水入渗,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甚至利用雨水回灌提升地下水的水位,可改善水环境乃至生态环境,总之,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