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装置和力调电费的关系
力调电费,指供电公司根据客户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或年)所使用的有无功电量来计算其平均功率因数,并据此收取的相关电费。也就是,一段时间内,用电客户的无功补偿量大,功率因数低,不符合关于用户的功率因数考核标准,从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添加到电费单中。基于目前国内的电能质量、用电环境,85%以上的企业都存在由于各自的问题而导致的“力调电费”!
密炼机无功补偿设备
无功补偿装置和力调电费的关系
力调电费,指供电公司根据客户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或年)所使用的有无功电量来计算其平均功率因数,并据此收取的相关电费。也就是,一段时间内,用电客户的无功补偿量大,功率因数低,不符合关于用户的功率因数考核标准,从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添加到电费单中。基于目前国内的电能质量、用电环境,85%以上的企业都存在由于各自的问题而导致的“力调电费”!
造成“力调电费”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①无功补偿装置:用电系统中无无功补偿(电容柜),导致的功率因数过低从而引起“力调电费”。
②无功补偿装置过补:部分企业存在有无功补偿装置,不时有罚款出现,配电系统在设计初,没有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匹配的无功补偿装置容量过大,补偿控制器精度低,从而导致的无功补偿过补现象。
③无功补偿过技术故障:绝大多数企业出现的“力调电费”都是出自这儿!主要由于:投切方式选择不对、电容分级系数过于粗糙、电压电流谐波、补偿灵敏度等等,都会导致无功补偿匮乏,功率因数过低而罚款。
配电网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装置研发成功
无功补偿的原理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就能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配电网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装置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可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着无功补偿不足、布置不合理的情况,存在着城乡电网与区域电网电容器容量倒置现象。10KV电压等级以上的配电电网用户无功需求量很大,有效合理的使用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装置,对配电网中的无功和谐波进行补偿,不仅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还可以减少用电装置的损害及由谐波引起的事故。

无功补偿的补偿形式:个别补偿
个别补偿就是对单台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就近补偿的办法,把电容器直接接到单台用电设备的同一个电气回路,用同一台开关控制,同时投运或断开。这种补偿方法的效果好,电容器靠近用电设备,就地平衡无功电流,可避免无负荷时的过补偿,使供电质量得到保证。这种补偿方式常用于高低压电动机等用电设备。但这种补偿方式在用户设备非连续运转时,电容器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补偿效益。
以电容器连接方式为出发点的补偿装置
以电容器连接方式为出发点的补偿装置分类:
1、三相电容器同时投切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中使用三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某一相的电流来进行计算并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目的。由于电容器对三相提供的无功电流相等,因此这类补偿装置只适用于三相电流基本平衡的负荷情况。当负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时,不能够使三相均得到良好的补偿,可能有某一相过补偿,有某一相欠补偿。 此类补偿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用量大。
2、单相电容器分相投切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中使用单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三相电流来进行分别计算并控制各相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目的,相当于3台单相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可以使各相的无功电流均获得良好的补偿,但是对不平衡有功电流无能为力。用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负荷情况时,比三相电容器同时投切型补偿装置的效果好。 此类补偿装置由于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较高,使用量较少。
3、调整不平衡电流型补偿装置。这类装置中使用单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三相电流来进行综合计算并控制各相电容器的投入方式和数量来达到补偿和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的。与分相补偿装置本质不同的是,这类补偿装置利用了在相间跨接的电容器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的原理,通过在各相与相之间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数量电容器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各相的无功电流均获得良好的补偿,还可以将三相间的不平衡有功电流调整至平衡。这类补偿装置用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负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