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重大的蛋白质结晶
对“静止”的蛋白质进行观察,很多“疑难杂症”都能浮出水面,蛋白质晶体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例,我国科学家就是利用病毒的水解酶与的复合物晶体成功解析了原子结构,可为抗病毒的筛选和研发提供有力的工具。截止2020年1月1日,蛋白质数据库收录了超过16万个蛋白质晶体的原子结构信息,已经渗透到了众多领域,如药
蛋白结晶板价格
意义重大的蛋白质结晶
对“静止”的蛋白质进行观察,很多“疑难杂症”都能浮出水面,蛋白质晶体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例,我国科学家就是利用病毒的水解酶与的复合物晶体成功解析了原子结构,可为抗病毒的筛选和研发提供有力的工具。截止2020年1月1日,蛋白质数据库收录了超过16万个蛋白质晶体的原子结构信息,已经渗透到了众多领域,如药学,医学,农业,材料学等。目前,有9位科学家因解析蛋白质的晶体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让蛋白质结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科学界,蛋白质晶体的生长常常被认为是“艺术”远多于“科学”,甚至有许多科学家为了晶体更好地结晶,开始有些“小”:比如把做好的结晶板放在车上开出去几个小时,或是在晶体实验柜门上贴了两只大恐龙贴纸……其实,这些“小”都反映出:蛋白质晶体的结晶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能够有一颗完整的结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想要获得足够质量的晶体,尤其对新颖的、表征不佳的基因产物来说,通常是新结构测定项目中困难也是耗时的步骤。
院新技术提升蛋白质结晶成功率
100多年前,吉布斯等人提出“经典成核理论”,结晶过程是一些分子或原子偶然聚集在一起,碰巧以结晶形式排列,然后其他分子(原子)逐个附着,形成更大的结晶相,该结论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可。
然而,经典成核理论也有诸多缺点,它表明蛋白质晶体的成核并不是沿着经典路线而是更复杂的路线进行的,即两步法成核理论。步是形成足够尺寸的溶质分子团簇,第二步是团簇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结构。目前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证明了两步法成核理论不仅可以应用到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上还用到了有机小分子上,表明这一机理或许会成为大部分溶液析晶过程的基础。在液滴内从无序到有序结构团簇的形成,也就是第二步,决定晶体成核速率,由于这一步中分子复杂性增加,成核的时间变长,因为高度的构象灵活性,更复杂的分子形成佳晶格结构会更困难。传统的成核剂材料,如矿物晶体、石墨烯、多孔材料如多孔硅等都曾作为成核剂用于蛋白质结晶实验中,这些成核剂的设计主要依赖于经典的成核理论,无法适用于构象灵活性强的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针对这一难题,材料界面中心和武汉院团队经过不断的设计和实验验证,终将成核剂材料设计为具有超构表面的材料。
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结晶板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结晶板,包括顶部结晶板和下端结晶板,所述顶部结晶板安装固定在下端结晶板的上端位置上,所述顶部结晶板的上端中间设置有阵列凹槽,通过结晶板外壳,内部储槽和滴液凹槽所组成的三孔结晶板可以很好的满足特定的使用需要,三孔结晶板的结晶板外壳连接在顶部结晶板上,从而可以很好的固定连接住,使得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发生脱落,而结晶板外壳右上角的内部储槽可以很好的储存物体,而内部储槽外侧的滴液凹槽排列顺序符合大多数生物方面机械手蛋白质结晶板的使用需求,并且滴液凹槽工设置有三个,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很好的符合生物机械手的使用,使得满足特定的使用需求.
蛋白质结晶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质结晶板,包括结晶板主体部分(10),以及在结晶板主体上以阵列形式分布的储槽单元(20),每一所述储槽单元(20)具有面板(240),在所述面板中间位置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为第二面板(250),在所述第二面板中间位置或靠近一侧的位置凹入形成储槽(220),所述储槽(220)至少一侧的第二面板(250)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滴液槽(230)。
这是老的简单的结晶方法,其原理是同步地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立即使溶液达到一个高过饱和状态。幸运的话,不需进一步处理即可在过饱和溶液中逐渐长出晶体。一个用于微分批结晶的自动化系统已被Chayen等人设计出(1991,1992),其微分批方法中,他们在1-2μl包含蛋白质和沉淀剂的液滴中生长晶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