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线槽的极限温升值?母线槽的极限温升值是指,母线槽通过额定电流满负荷运行时,稳定下来的高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得到的温升值,通常用K来表示。母线设计时都会做温升极限实验,温升限制着母线的载流能力,温升高会使得母线的寿命减短、电能损耗提高、电压下降,同时也影响周围环境温度,加速周围设备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母线槽连接用的穿芯螺
防火型母线槽厂家
什么是母线槽的极限温升值?母线槽的极限温升值是指,母线槽通过额定电流满负荷运行时,稳定下来的高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得到的温升值,通常用K来表示。母线设计时都会做温升极限实验,温升限制着母线的载流能力,温升高会使得母线的寿命减短、电能损耗提高、电压下降,同时也影响周围环境温度,加速周围设备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母线槽连接用的穿芯螺栓应采用8.8级的高强螺栓母线槽的穿芯螺栓必须保证母线间的接触力矩保持不变,在运行中会因母线中电流的变化,而导致母线变形(热胀冷缩)。为保证扭紧力不变,达到接头的连接性能良好,应采用8.8级的高强螺栓,不应采用普通的4.6级螺栓。需要注意的是: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给出的钢制螺栓紧固力矩值是选用4.6级螺栓情况下的紧固力矩值,采用8.8级的高强螺栓后,扭紧力矩不同于4.6级螺栓的扭紧力矩。另外,扭紧力矩应随铜排回火后的硬度而变化,因此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的数值。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屋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屋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
密集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将导电排用绝缘材料覆盖后再与两侧紧固在一起。绝缘材料:聚四氟乙烯带,工作温度200度,但是高温分解时会产生使人致死的毒气(和氟)聚热缩管,质量差别极大,部分厂家采用廉价产品,实测绝缘达不到B级。虽然防水性能好,有弹性,包缠比较紧密,但是对人体危害较大。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将导电排用绝缘衬垫支撑在壳体内,靠空气介质绝缘。相间距离50mm。由于母线之间接头用铜片软接过渡,在南方天气潮湿,接头之间容易产生氧化,使触头容易发热,故在南方使用。并且接头之间体积过大,水平母线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够美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