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大力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
钢架蔬菜大棚造价
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大力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1970年向北方 各地大力推广。1975、1976及1978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科研协作会'会议对大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3大浪淀乡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1976年太原市郊区建造了29种不同规格的大棚,为大棚的棚型结构、建造规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大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在应薄壁钢管装配式大棚。它是由工厂按标准规格进行商品生产,配套供应使用单位。生产的棚型规格有5.4米、6米、8米、及10米跨度,高度有2.4米,2.6米,2.8米及3.0米。这种棚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结构合理、坚固、装卸方便、容易折迁换地。唯其造价较高,是当前推广应用的棚型结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结构不合理,规格无标准,采材不易,用料较多,施工质量低等问题,生产中经常造成棚体变形、倒塌、'跑棚'等事故。由于棚内空气温度大,土壤的蒸发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减少水量。

农业和畜牧业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露天作物。利用温室设施栽培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种植的投资回报。尽管户外种植成本低,但是自然风险和销售风险大,收益不稳定。
将天然能源用于温室生产,充分运用温室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肥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更有利于建立大规模更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