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酱油具有鲜艳的红褐色,体态澄清,无悬浮物及沉淀。另外,摇动时会起很多泡沫,并不易散去,但酱油仍澄清、无沉淀、无浮膜、比较黏稠。酱油应具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味,味道鲜美、醇厚、咸淡适口,无异味。消费者在日常烹调中应注意:
1.在菜肴将出锅前加入酱油,略炒煮后即出锅,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使营养价值受到破坏,而且酱
酸菜包生产厂家
正常的酱油具有鲜艳的红褐色,体态澄清,无悬浮物及沉淀。另外,摇动时会起很多泡沫,并不易散去,但酱油仍澄清、无沉淀、无浮膜、比较黏稠。酱油应具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味,味道鲜美、醇厚、咸淡适口,无异味。消费者在日常烹调中应注意:
1.在菜肴将出锅前加入酱油,略炒煮后即出锅,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使营养价值受到破坏,而且酱油中的糖分也不会焦化变酸。
2.为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可以采用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或滴几滴白酒等方法。
3.烹调酱油不要用作佐餐凉拌用。
4.酱油的新品种———铁强化酱油是继食用盐加碘后的又一营养改善项目,包装上应有明确的铁强化酱油标志及含量。
“低钠高钾”防控心脏病
我国居民平均日摄盐量达12克,相当于一个鸡蛋四分之一的重量,超过世卫组织推荐标准2.4倍。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资1深研究员、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1务副所长武阳丰教1授表示,过量盐会导致继发性疾病,如脑卒中和心脏病。
世卫组织过去曾建议成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但在2007年的一次会议中,有提出应将盐摄入量的上限降为5克,这个建议随后在世界多个被赞同并采纳。2013年,世卫组织正式将“成人每天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的建议写进指南里。
疾病负担数据也表明,2010年约10%的死1亡是由于盐摄入过多导致的。也据说他正是看到移动互联网如此不可想像的影响力量,从而更下了决心及加大了投入来做调味品创业的。盐摄入过高会导致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据美国心脏协会估计,2010年有2300万例心脏病、其他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致死案例,可能与钠盐的过量摄入有关,占死于此类疾病案例的15%。
减少盐摄入量是世界公认的预防优先策略。20世纪70年代,芬兰就已经发现过多摄入盐已成为一个危险因素,并开始努力减盐,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居民血压整体下降了15个mmHg,避免了90%的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目前调味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繁多,别具风味的调味新品竟相问世,使消费者眼花缭乱。近三年,产量和销售收入名企业变化不大,但企业之间差距较大,增长速度不一。胃口大开。如调味油、调味汁,西方调味品和东方调味品的融合速度加快.西方调味品美国是以洋葱、芥子为主;欧洲是以黑胡椒等香辛料为主;印度、印度尼西亚是以咖喱等香辛料为主等。现在,如色拉酱、鹅肝酱、烤肉汁、油醋汁、寿司酱油等调味品在普通超市都可以买得到。调味品产品化发展的趋势。而消费者的意识的提高,也使行的分工越来越化。调味品产品趋向中高化,对营养要求更高调味品在一直被家庭主妇认为是居家生活的必需品。
鸡精做法指导
1.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2. 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3. 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5.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6. 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90度时溶解好,鲜味足,超过100度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200度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没有鲜味,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7. 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在调味品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80%,其次是国企,外企和中外合资形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