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划分来看,我国环境监测主要分为环境质量检测和污染源检测,前者包括空气、水、噪声、土壤等检测,后者包括废水、污水、废气、重金属等检测。
可以看到,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推动环境监测发展,既是为了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也是对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起步较早,但由于进入门槛稍高,整体体量不大,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
环保验收报告
从产业划分来看,我国环境监测主要分为环境质量检测和污染源检测,前者包括空气、水、噪声、土壤等检测,后者包括废水、污水、废气、重金属等检测。
可以看到,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推动环境监测发展,既是为了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也是对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起步较早,但由于进入门槛稍高,整体体量不大,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环境监测将保持增长,作为基础的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也有望获益。

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1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
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情况下进行。
2和质量控制,分监测人员、水质、气体、噪声、固体废物五项进行。
(1)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检测数据经三级审核。
(2)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和质量控制
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
(4)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标准发生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0.5dB,若大于0.5dB则测试数据无效。
(5)固体废物监测分析和质量控制
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的质控样品分析。
3验收监测污染因子的确定原则。
4废气监测技术要求,分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近日,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改革、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严格责任、优化方式、完善机制、规范行为,提高生态环境效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方式提能的指导意见》(环〔2021〕1号)。
具体如下: 一、明确职责,切实落实行政责任
(一)建立事项目录。2021年6月底前,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法律、行规、部门规章立改废释和地方立法、“三定”规定等,对事项进行清理并编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事项目录,按程序报省级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同时建立年度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做好乡镇综合改革。
(二)完善履职责任制度。2021年底前,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制定公布简明易懂的行政履职要求,对作为责任层级的事项,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公开履职方式,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明确问责办法。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履职评估试点,以履职效能为中心,从力度、办案质量、工作成效、优化、指导帮扶、企业评价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可量化的履职评估办法。
(三)强化现场检查计划制度。2021年起,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履职要求,科学统筹日常监管和检查等所有现场检查任务,结合监管力量、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情况制定年度现场检查计划并按月细化落实。、省级安排的专项监管活动也应纳入市、县现场检查计划。年度及月度现场检查计划应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因上级临时部署重大行动等特殊情况,应对现场检查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并备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