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阴极电泳漆技术现况
汽车车身涂底漆工艺的发展历程为:手工刷涂或喷涂底漆→手工喷涂底漆→辊浸或拖式浸涂底漆(型,后改为水性底漆)→阳极电泳涂装→1977年开始采用阴极电泳涂装。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已有30余年历史,并取得较大的科技进步(如涂层的耐腐蚀性,槽液稳定性、作业性、泳透力、涂膜外观等方面);通过一次涂布使车身所有表面获得均匀涂膜,从环保、资源再利用和涂层质量等
阴极电泳涂料
汽车零部件阴极电泳漆技术现况
汽车车身涂底漆工艺的发展历程为:手工刷涂或喷涂底漆→手工喷涂底漆→辊浸或拖式浸涂底漆(型,后改为水性底漆)→阳极电泳涂装→1977年开始采用阴极电泳涂装。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已有30余年历史,并取得较大的科技进步(如涂层的耐腐蚀性,槽液稳定性、作业性、泳透力、涂膜外观等方面);通过一次涂布使车身所有表面获得均匀涂膜,从环保、资源再利用和涂层质量等方面来评价,现今仍是的车身涂底漆工艺,大量流水生产的汽车车身几乎都采用阴极电泳打底。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车身及空腔结构内表面阴极电泳涂装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汽车厂与涂料厂联合开发提高电泳涂料的泳透力、控制涂膜厚度、改善电泳涂膜外观、降低涂装成本等方面的阴极电泳涂装技术。
阴极电泳技术包括前处理、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电泳、超滤水洗、纯水洗等10多道前处理电泳工序。与喷涂底漆工艺相比,采用电泳技术涂装的底漆是由金属材料通过电化学反应而在表面形成的漆膜,比普通喷涂更致密、附着力更强,并且具有的耐盐雾、耐湿热性能,其防腐能力也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底漆。
阴极电泳涂装工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的汽车车身底漆涂装的技术之一,大量流水生产的汽车车身几乎都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工艺。与此同时,为适应防腐、环保、节能和客户的多样化性能要求,阴极电泳涂料的开发也取得了发展,有的涂料公司目前已经开发出所谓第七代、第八代阴极电泳涂料。总体来看,阴极电泳涂料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是:较低的溶剂含量;较低烘烤固化温度;不含铅等重金属;较低的漆膜密度和加热减量;高泳透力性能;耐候性、平滑性及锐边涂覆性优良等。
车架阴极电泳技术浅析(二)
电泳线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1)车架局部缩孔现象。推测原因:心车架前处理脱脂不或清洗后悬链带动车架前进过程中又落下油污和尘埃;槽液中因车架前处理不而混入的油污,漂浮在槽液面,导致漆面缩孔;
烘干室的空气及循环风中含有油分;@涂装环境空气中可能含有油雾有机硅物质等污染杂物;槽液的灰份低。改进措施: O加强车架的脱脂工序,使用除油剂提前进行表面除油,提高预脱脂工序游离PH 值; 在槽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加过滤袋, 除去槽液中的油污; 确保烘干室环境和循环热风干净不含油分;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提高槽液的灰份,颜基比适当。
(2)车架漆膜厚度不稳定, 有时较薄工艺要求。推测原因: 心涂装电压、槽液温度、槽液配比过低;涂装时间短;被涂物通 电不良; 电泳槽液的PH 值偏低。改进措施: 心提高涂装电压和槽液温度,优化槽液配比,添加调整剂;加长涂装时间;根据槽液成分适当添加,清理挂具保证被涂物通电良好;提高电泳 槽液的PH 值。
(3)槽液串槽(从前工段带入), 车架夹层溢液造成局部结块。推测原因:心吊耳少流水孔;纵梁兜液或槽液流不尽;@夹层存有电泳液烘干时爆喷。改进措施:心增加吊耳流水孔; U 型轨在各槽池设置高低不平,悬链带动车架进入下一个槽池前使工件倾斜沥水;增加出槽吹水工序。
为了更针对性的解决车架电泳出现的问题,多次实验,跟踪调研,修改工艺参数。经过验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技术改进和工艺文件的改善,并对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综合调控,车架电泳质量稳定可靠,涂装质量达到了国内水平。
汽车电泳漆耐盐雾性能的测定方法
判断一个汽车电泳漆好坏,我们一般都需要对于涂层性能进行测定,特别是耐盐雾性、耐冲击性、耐水性、耐交变腐蚀试验等等。
那么这次就来介绍一下汽车电泳漆耐盐雾性能的测定方法。
准备工具:盐雾箱、切割工具、测试板、烘箱干燥器、防水胶带等。
测定过程:
1、配槽熟化。按规定的P/B比例配制固体份18%的槽液,并经48~72小时的熟化。
2、电泳制作试板。采用三元锌系磷化板电泳,漆膜厚度18~22μm。
3、试板进行陈化72小时。
4、用介刀在试板上刻划“×”线,注意必须穿透到底材。
5、对样板边缘进行封边保护。
6、将试板放置于盐雾箱中,然后再按规定时间对其进行试验,一般为1000小时。
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就是选择汽车电泳漆时,对该涂料的耐盐雾性作了解的测试方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