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观测暗黑的树林中时,特别是一部分的视野在光亮中,大物镜有助于分辩暗光部分物体细节。较后一种情况,是在黄昏,黎明等光线不好的条件下。尽管这种条件在别的地方往往被当作大口径望远镜的主要优势,其实却是较不常碰到的。在中等距离上,好的 23mm 望远镜表现和 50mm 望远镜差不多,大口径望远镜的优势只是体现在: 50mm 的望远镜可以在黎明时候早观测 5-10 分钟,黄昏时能够多
观鸟望远镜厂家
当你观测暗黑的树林中时,特别是一部分的视野在光亮中,大物镜有助于分辩暗光部分物体细节。较后一种情况,是在黄昏,黎明等光线不好的条件下。尽管这种条件在别的地方往往被当作大口径望远镜的主要优势,其实却是较不常碰到的。在中等距离上,好的 23mm 望远镜表现和 50mm 望远镜差不多,大口径望远镜的优势只是体现在: 50mm 的望远镜可以在黎明时候早观测 5-10 分钟,黄昏时能够多观测 5-10 分钟,或者可以在稍远一点的距离上观测到同样的细节。对于手持望远镜的倍数(7-10 倍)来说,大于 50mm 的物镜口径已经很难提供更多的细节了。

镀膜对影像亮度和锐度的影响几乎和镜片本身一样重要。每一个玻璃表面都会反射原本应该透过的光线。这些光线在镜筒内部和镜片之间反射就会破坏图象的颜色,细节,反差。单层镀膜( C )通过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氟化镁减小反射光,全表面镀膜表示在所有表面镀有增透镀膜,这对影像的反差有不小改善。多层镀膜( MC )表示在某些表面镀有多层镀膜,反差会更好一些。全表面多层镀膜( FMC )表示在所有的镜片表面都镀有多层镀膜。据说是因为专门设计的单层镀膜更加耐久可以防止擦伤,而且较外一个表面反射出去的光线不会明显影响图象的反差。
市面上能看到很多类型的单筒望远镜,但适合看鸟的却并不多。首先要排除是反射式望远镜,比如牛顿式,人必须在镜筒的侧面观测,而且成的像是倒像。折反式望远镜也不太适合看鸟,因为它的焦距特别长,放大倍数太高。而且主镜和副镜都镀银,会导致光线损失和颜色偏黄,另外副镜还能引起入射光线的衍射导致清晰度下降。所以一般来说观鸟单筒基本都是折射式,口径太大、焦距太长的单筒并不适合看鸟,所以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主流观鸟单筒镜都是100毫米以下口径的短焦折射镜。

使用观鸟望远镜我的经验是:没看过鸟的和新人的描述,在大小上都不可信。我们看书上写的这个鸟 20 公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因为那都是量标本量出来的。把标本拉直,从头到尾,还不算腿长。事实上活鸟不会这么呆着的,天冷的时候鸟会缩一团,受惊的时候会炸开毛。而且,很多人对于长度缺乏一个确切的概念,特别是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因此,对于初学者,不妨找个常见的鸟作为对照:这个鸟有麻雀那么大,有鸽子那么大,有乌鸦那么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