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发展历史介绍
国际方面超声波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诊治的发明;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诊治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诊治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国际医学超声
一次性高频消融方案
超声波发展历史介绍
国际方面超声波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诊治的发明;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诊治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诊治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才有了超声诊治方面的文章交流,为超声诊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已有许多文章发表,超声诊治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
消融穿刺针头设计制造的红色警告地带
消融穿刺针头设计制造的红色警告地带
随着医院大量患者手术前,对于老式手术的恐惧抵触,微创介入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选择,然而在,介入器械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在满足人性化的需求后,都面临诸多严峻的技术考验。
拿消溶穿刺高频针来说,精细的配合和导热的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是,许多设计者和制造厂家往往都忽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通病,就是穿刺针头的强度和穿刺针头的牢固性。
具进来事故统计,介入案列出现的有针头直接脱落于病源组织,这样对于患者又会增加一次意外手术危险,另外穿刺针头的强度不够导致穿刺针头变形起倒勾,直接影响到了手术植入危险。
由于现行的制造指导标准还不够完善,但是,设计者与制造者的性切不可忽视。在制作过程里多加防范措施!
微型针生产安全构想
对于双重安全标准的构想,SINOWARES团队有如下几点建议,大家谨慎选择,欢迎线上线下沟进行通交流,
1、凹点回卡式(我们用大弧度凹点过度、进行安全二次干涉保护)、
2、外表重复试(焊接组装时,我们在其边沿设计隔壁焊接干扰)
3、对卡干扰式(其结构只能对于扭力有很大作用)
4、凹槽挤压式(起结构可以轻微介入,不影响残留挂液情况下,是很好的保证)
5、双重焊接镜面式(其焊接后,无须经过表面处理干扰,达到一致性优越状态)
其实:至于以上建议,各位其设计结构不可过于复杂,重点环节应需严格要求,后面目的就是我们任何设计,出发点均为在制造时的稳定性可控,在使用时的安全可控,这样既然保障了安全,也为公司产品持续使用提供了很到的基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