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
生产安全三同时
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构建并持续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可以做到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对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意义重大。2011年6月7日,安全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印发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84号),制定了考评发证、考评机构管理及考评员管理等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作法,那这两种手段是如何相互配合产生作用呢?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其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安全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还未形成目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没有法律法规支撑,单靠政策措施不够有力,性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能形成。一些地区监管职能部门感到没有法律支撑,工作中的抓手不够,监督管理和行政中的依据不足,在同时又面临人员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畏难情绪。对于不达标和对达标不积极的企业,制约手段不健全,当然更谈不上处罚力度了。所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各地进展不平衡,重视的地区进展较快,反之则缓慢。虽然重视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然而倚重的意志是不利于工作长远发展的。正是没有法律法规可依据,有的地区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当作一项活动,一种运动,缺乏长远的打算和考虑,或者视为企业的自愿行为,对建设工作疏于监管,缺乏统一的。正如邓关于民主和法制的论述“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流程,即PDCA循环,采用“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动态循环的模式。9因此,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立法,按“属地管理,分行业监管”的原则,使得相关职能部门有法可依,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监管就非常的必要和迫切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