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3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
原位PCR;原位杂交细胞定位和PCR的高灵敏度相结合的技术,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3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
原位PCR;
原位杂交细胞定位和PCR的高灵敏度相结合的技术,在细胞(爬片、甩片或涂片)或组织(石蜡、冰冻切片)上直接对靶基因片段进行扩增,通过掺入标记基团直接显色或结合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的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可应用于什么方面
1.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 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
2.感6染组织中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如EB病毒mRNA、人类乳3头状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
3.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检测。
4.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5.检测染色体的变化,如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染色体易位等。
6.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如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某些遗传
原位杂交中探针的选择
DNA探针、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均能通过不同的酶促分子反应进行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长度较短,因此避免了探针内部退火的问题,在杂交时的渗透能力也更好,探针与靶标的接触这是影响原位杂交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DNA探针、RNA探针在合成时需要控制探针片段长度,通常300-1000bp左右,能覆盖到较长片段的靶核酸序列,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原位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内待测的核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3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核酸原有位置进行细胞内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为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及有关细胞5因子的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视为组织化学与免3疫组织化学的重大突破。
原位杂交不需要从组织中提取核酸,对于组织中含量极低的靶序列有极高的敏感性,并可完整地保护组织和细胞的形态,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组织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功能状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