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薯种植概况
1、木薯是我国重要的热作产业之一;
2、 约90%的木薯生产集中在广东和广西,广西占60%以上。木薯是广西农业的第四大支持产业;
3、 近15年,广西的木薯收获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产大幅提高,总产增加较;
4、 广西的木薯主产区中,12个县区鲜薯总产量占全区的45%,南宁市的木薯产业居全区前列;
5、广东
播种机配件
我国木薯种植概况
1、木薯是我国重要的热作产业之一;
2、约90%的木薯生产集中在广东和广西,广西占60%以上。木薯是广西农业的第四大支持产业;
3、 近15年,广西的木薯收获面积略有下降,但单产大幅提高,总产增加较;
4、广西的木薯主产区中,12个县区鲜薯总产量占全区的45%,南宁市的木薯产业居全区前列;
5、广东、海南、云南、福建、湖南等省的木薯主产区分布;
6、我国的木薯淀粉和酒精厂多,规模小,加工时间短,鲜薯原料缺口过半。
我国木薯种植业的近期发展对策
1、 加强对木薯作为能源战略作物的论证,争取支持;加强木薯的科普宣传,转化木薯科技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
2、加强、政策、资金和人才队伍对木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和保障。
3、建立木薯的科研推广、生产和加工联合体,提供长期可靠的组织与管理保障。推广“参与式”和“企业 + 农户 + 基地”等基地化模式,以规模化集约化保证原料,并提高工农业效益。
4、强化木薯选育种和高产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加强木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
5、 扩大种植面积,主要有北移种植、开发新荒地、低效作物换种木薯、与甘蔗轮作、与瓜菜豆间套作、或在橡胶果树幼林地间套种等,到国外开拓木薯基地。
6、加快推广高产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
7、引进、和总结推广木薯丰产栽培技术,能更快更大规模地提高鲜薯单产和总产量,提高加工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8、木薯产业化需要机械化。
9、预防木薯病虫害。
10、加强木薯深加工技术和废渣废水处理的综合利用研究。
木薯种植机械化设备

机械播种作业的要求。
播种机作业应达到农业技术要求:条播机播种量应符合技术要求,行距一致,种子在田间分布均匀合理,播后土壤湿润且覆盖湿润土壤,播深一致且符合规定,种子破损率低,施肥时要求肥料分施于种子下部或侧部。对于穴播机的要求是:每穴种子粒数一致,穴位内种子不过度分散,播深一致,播种器规范,种子损伤率低。精播机也要求每穴一粒,株距准确。我国木薯种植农艺的发展木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在于:合理密植、保持水肥。
播种机在投入运行之前,必须满足下列技术要求:①机架横梁必须平整,不能弯曲变形,机架两旁的角铁要平行;拖曳架不会扭曲,拖曳板不会有缺陷和扭曲,垂直调节孔不会磨损。③行走轮转动时,轮缘不应有径向跳动和轴向摆动。步行轮辐条应避免开裂,转动松动,辐条不得弯曲。④链轮应位于同一平平面内,链紧凑,各排种轮在同一排种轴上的工作长度相等。按照规定调整好每一个间隙,调节机构灵活,排种器、排肥器和箱底的间隙。所有零件都紧固适当,润滑良好,完整无缺。⑦开沟器的三角拉杆应直立,铆钉的紧度适中,不能有扭曲变形,铰接点应转动灵活,无明显间隙,连接可靠。三角形拉杆与开沟器梁的安装应牢固,定位正确,各开沟器之间的距离相等,开沟器提升臂不得扭曲、变形或开裂。开槽安装距离应相等,同列开槽的极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与起落架轴线的安装应牢固,连接伸缩杆与开槽器的开口销应可靠。开沟器盘面应光滑,转动灵活,无摆动现象;⑧伸缩杆不应扭曲变形,弹簧弹力应相等;排种轴和起落架不应弯曲扭曲,起落架转动灵活;起落杆滚轮轴转动灵活。⑧输种管不应出现变形、松漏现象,挂接耳环要可靠,起落开沟器时,输种管下端不能卡在开沟器内,也不能与其脱离。根据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多年研究,合理密植范围为每公顷10000~15625株较为适宜,即株行距为0。
选择和种茎处理。
1)选择茎秆。
在选种木薯的基础上,应选择木薯种茎。中下端,节密,结实,不破伤,无病虫,芽点新鲜,用主茎作种茎,发芽率高,苗齐壮。枝干和枝干为种茎,萌发出苗嫩弱,特别是不耐春旱,易枯,造成断垄缺苗。根据试验报告,一般使用直径0.6~1.3寸的种茎比使用直径0.6寸以下的种茎,可增产7%左右。在种茎中采用大茎,无论株高、枝叶重、根头重,结薯数都显著增加。由于大种茎所含养分多,水分多,发芽粗,植株高,分枝多,光合面积大,因此块根产量也高。国内主要机型均为双行机,这主要因为国内种植规模不大,且土地条件较差,拖拉机主要集中在70hp、90hp两种规格,无法满足微型种植机及多行种植机动力所需。种茎长度宜在5~7寸左右,以免因干旱造成苗期不足。如果一根茎不够长,需要采用相应的抗旱播种保苗措施,才不会因苗少而影响产量。
2)种茎处理。
选好种茎后,即行行砍种。切种要用利刀,力求一刀切成小块,不能让切口破开。由于种茎断裂切口不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传递,影响萌发。种茎应随割随种,以免种茎失水过多影响萌发。播种期如遇天旱,可在种茎浸水3~5小时后再播种,增强抗旱能力,提早发芽,但已发芽的种茎不宜浸水。种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