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对丁基橡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建立了中试生产装置,后因各种原因而停止。
1999年,合成橡胶厂引进意大利公司技术,建成国内首套丁基橡胶生产装置,于2000年开始普通丁基橡胶的国产。
现状
国内玩家纷纷将自身产能向附加值更高的卤化丁基转型,呈现出普通丁基自给率下降、卤化丁基自给率上升的趋势;
再早期的承载轮胎内胎主
电动三轮内胎公司
起步
对丁基橡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建立了中试生产装置,后因各种原因而停止。
1999年,合成橡胶厂引进意大利公司技术,建成国内首套丁基橡胶生产装置,于2000年开始普通丁基橡胶的国产。
现状
国内玩家纷纷将自身产能向附加值更高的卤化丁基转型,呈现出普通丁基自给率下降、卤化丁基自给率上升的趋势;
再早期的承载轮胎内胎主要为天然橡胶为主要材料,但随着轮胎从尼龙子午线过度到全钢丝后对内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后就发展到了主要在石油当中提取的丁基胶内胎,又因天然胶内胎生产的早所以称为A类胎,丁基胶内胎生产的晚称为B类胎。优点相比天然胶内胎,丁基胶拥有更好的气密性、耐高温,耐老化。[2]缺点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因天气,湿度,温度变化而变化。不易掌控生产,几乎全世界各地的工厂都出现过不同批次的规模问题内胎,尤其是刚刚建厂的企业。

硫化过程可分为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胶料定伸强度的测量(或硫化仪)可以看到,整个硫化过程可分为硫化诱导,预硫,正硫化和过硫(对天然胶来说是硫化返原)四个阶段。
硫化诱导期(焦烧时间)内,交联尚未开始,胶料有很好的流动性。这一阶段决定了 胶料的焦烧性及加工安全性。这一阶段的终点,胶料开始交联并丧失流动性。硫化诱导期的长短除与生胶本身性质有关,主要取决于所用助剂,如用迟延性促进剂可以得到较长的焦烧时间,且有较高的加工安全性。
硫化诱导期以后便是以一定速度进行交联的预硫化阶段。预硫化期的交联程度低,即使到后期硫化胶的扯断强度,弹性也不能到达预想水平,但撕裂和动态裂口的性能却比相应的正硫化好。
到达正硫化阶段后,硫化胶的各项物理性能分别达到或接近点,或达到性能的综全平衡。
正硫化阶段(硫化平坦区)之后,即为过硫阶段,有两种情况:天然胶出现“返原”现象(定伸强度下降),大部分合成胶(除丁基胶外)定伸强度继续增加。
对任何橡胶来说,硫化时不只是产生交联,还由于热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产生产联链和分子链的断裂。这一现象贯穿整个硫化过程。在过硫阶段,如果交联仍占优势,橡胶就发硬,定伸强度继续上升,反之,橡胶发软,即出现返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