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面对别人的孩子时,总能讲得头头是道,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总会失去分寸。总是希望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胜出,只要不如愿,就会顿时表现出各种不开心;二是太粗暴,每当遇到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先是劈头盖脸地责备。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但悔之晚矣;三是不讲理,有时明明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怪了孩子,却死活不承认,总是拿出“为她好”的理由搪塞;四是不改进,知道自己错了之后,有时也会承认错误,却依然会在下
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多久毕业
父母在面对别人的孩子时,总能讲得头头是道,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总会失去分寸。总是希望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胜出,只要不如愿,就会顿时表现出各种不开心;二是太粗暴,每当遇到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先是劈头盖脸地责备。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但悔之晚矣;三是不讲理,有时明明是自己疑神疑鬼,错怪了孩子,却死活不承认,总是拿出“为她好”的理由搪塞;四是不改进,知道自己错了之后,有时也会承认错误,却依然会在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问题时继续暴跳如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在叛逆期了,与其与孩子“硬碰硬”不妨换种方法试试,可以这样做:同意孩子比较“任性”的做法,但是必须要跟孩子讲清楚任性的代价是什么,让孩子独立思考任性对不对。假如孩子任性的非要打游戏,那么你就告诉他,你可以打游戏,但是你要知道你面临的是成绩的下滑、老师的批评、没有前途的未来,有时候让孩子独自想清楚比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有用的多。
有些孩子明明乖巧懂事,父母们却总是求全责备,从早到晚追着孩子在耳边反复唠叨、叮嘱和提醒。难道父母不应该操心孩子吗?应该!但即便是父母,在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时候,也要懂得克制自己,言简意赅的叮嘱是箴言,连绵不断的提醒是折磨,我想父母们都是成年人,应该都会懂。 有人说“式教育”就是比较式教育,数据显示,80%以上的父母都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就是用“别人家的孩子”的积极、努力和的形象,给自己家的孩子树立起一个榜样和目标。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你再看看你自己!”我相信从小到大,大多数孩子苦恼的就是父母“为你好”,痛恨的就是父母眼里、口里和心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只可惜,激励孩子的方式千万种,“作比较”却是不明智的教育方式。其实孩子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与其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如比较两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教育方式和文化素质。孩子本身,反倒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下无辜的承受者。
其实,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别人家孩子”带来的打击。面对学习和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和特长,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孩子“一露头就打”,“一冒尖就掐”。表面上,经受“打击教育”的孩子恭顺谦卑,实际上,心中已是千疮百孔、痛苦不堪。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