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
4.1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
工艺标准
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终端支架的定位尺寸应满足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带电检修的安全距离。
电缆敷设时蕞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登塔电缆夹具一般不大于1.5m。
设计要点
电缆
超高压电缆厂家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
4.1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

工艺标准
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终端支架的定位尺寸应满足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带电检修的安全距离。
电缆敷设时蕞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登塔电缆夹具一般不大于1.5m。
设计要点
电缆于隧道内引上终端塔时,用引上支架固定。
电缆出地面后,地面埋管应进行防水封堵。
施工要点
需要登塔/引上敷设的电缆,在敷设时,要根据杆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够的余线,余线不能打圈。
单芯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 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电缆在终端塔引上敷设固定时,固定金具与终端塔的连接位置应设置元宝铁连接装置,保证电缆引上弯曲度。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将电缆在终端塔上用固定金具连续固定好。
监理要点
电缆敷设前,对进场电缆型号、外观、盘数量进行检查,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电缆数量应正确。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不损,并能正确使用。
支架安装图图
3.3集水坑及排水处理
(1) 底板散水坡度应统一指向集水坑,散水坡度宜取0.5%左右。
(2) 集水坑尺寸应能满足排水泵放置要求。
(3) 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
(4) 集水坑应根据电缆沟(电缆隧道)的平面尺寸及外形合理设置。
(1)排水可采用机械排水和自然排水,集水坑尺寸应满足排水方式的要求,并在图纸中标注。
(2)集水坑位于井室人孔正下方。
(3)集水坑上应设置井篦子。
(1)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
(2)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泛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
(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偏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抽水设备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抽水机械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3耐压标准对110kV及以上电缆而言,推荐使用频率为20hz~300Hz谐振耐压试验。
(2)隧道开挖中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时,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要立即令工人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1)隧道内的照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应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工作面的位置选用不同高度的照明;潮湿及渗、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
(2)隧道内各部照明电器为: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成洞地段为ll0~220V;手提作业灯为12~36V.
(3)隧道内用电线路,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高度用瓷瓶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及其他铁件上,不许捆扎在一起,使用的电缆线应悬挂在高处,严禁拖在地面上受车辆碾压。
(4)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修管理,在检修电器和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1高压整体预制中间接头
整体预支中间接头分绝缘接头和直通接头。壳体采用高强度铜材制造,壳内浇注EICR-8016的防水绝缘密封双组份胶。蕞外层可配玻璃钢外保护盒,内浇注CL-8010的防水绝缘密封双组份胶。15交流系统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金属层单点直接接地时,下列任一情况下,应沿电缆邻近设置平行回流线。具有较好的机械保护和良好的密封性能,产品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抗老化、防腐蚀;运行后无渗漏,防爆性能好,不会因事故形成碎片危及人身、设备的安全。各项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安装方便。
整体预支中间接头结构紧凑,安装简便,橡胶绝缘件内爬距长,设计裕度大,能适应于特别潮湿地区长期安全运行。外护层采用高强度保护壳和防水绝缘密封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保护和密封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能力,确保接头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安全运行。监理要点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沟槽的围护工作,要求围护到位,特别是有路人行走的地段,更要加强安全围护,防止有人员不慎跌入沟槽内。整体预支中间接头防爆性能好,不会因事故形成碎片危及人身设备安全。蕞外层可配玻璃钢外保护盒,内浇注CL-8010绝缘防水密封胶,以增强其防水性能。
n在做电缆头时,剥去了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长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切向电场(沿导线轴向的电力线)。在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容易击穿的部位。
n
n电缆容易击穿的屏蔽层断口处,我们采取分散这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用介电常数为20~30,体积电阻率为108 ~1012 Ω·CM材料制作的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00393℃-1,k14k5≈1,电缆间距100mm,真空介电常数ε0=8。
电应力控制是中高压电缆附件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应力控制是
对电缆附件内部的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实行控。对于电缆终端而言,电
场畸变为严重,影响终端运行可靠性的是电缆外屏蔽切断处,电
缆中间接头电场畸变的影响,除了电缆外屏蔽切断处,还有电缆末端绝
缘切断处。为了改善电缆绝缘屏蔽层切断处的电应力分布,一般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一)参数控制法:
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缓解电场应力集中 高介电常数材料:采用应力控制
层。其原理是采用合适的电气参数的材料复合在电缆末端屏蔽切断处的绝缘表面
上,以改变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从而达到改善电场的目的。另一方法是增大屏
蔽末端绝缘表面电容(Cs),从而降低这部分的容抗,也能使电位降下来,容抗
减小会使表面电容电流增加,但不会导致发热,由于电容正比于材料的介电常
数,也就是说要想增大表面电容,可以在电缆屏蔽末端绝缘表面附加一层高介电
常数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