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体绿化墙?城市立体绿化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立体绿化墙的作用立体绿化墙的优点:1、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2、消除室内有毒物质,的室内森呼吸天然氧吧3、降低能耗,改善建筑节能性
垂直绿化植物墙电话
什么是立体绿化墙?城市立体绿化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立体绿化墙的作用立体绿化墙的优点:1、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减少城市污染2、消除室内有毒物质,的室内森呼吸天然氧吧3、降低能耗,改善建筑节能性能,减轻
城市热岛效应4、有效减少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的辐射5、减少高频率的噪音污染绿化墙设计绿化墙的本质是绿化景观工程,植物是它的基本元素,简单来说植物墙可以诠释为带有植物元素的装饰幕墙。作为绿化景观工程,植物墙设计的艺术性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能力格外重要,其实植物墙可以与很多装饰元素相搭配,相互配合烘托出情愫,共同渲染环境氛围,不仅是景观艺术层面的提升,更能够起到一个成本调节的作用。绿化墙常用植物考虑到室内植物墙的特殊种环境及后期养护管理,在选择植物时应选用管理粗放、抗性强的品种。是耐寒、耐旱、耐强光、耐荫,抗污染性强、病虫害少的植物。绿化墙养护绿化墙养护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光照、温度、通风、粉尘等问题。因植物墙处于立面环境,顶
部光线对植物墙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植物墙上部和下部因受光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代谢的不平衡。透顶的光尤其在室内较高植物墙项目中应着重注意,一般可采用苗木品种调节、分层灌溉、合理遮阳、造雾降噪等多种方法综合解决。立体绿化墙用来美化室内环境,经过观赏植物艺术处理,其在形象、空间、色彩等方面更加妩媚,创造出室内一片绿墙,满屋顿生春的自然景观,以达到总体美化的效果。如室内建筑结构出现的线条刻板、呆滞的形体,经过枝叶花朵的点缀而显得更加灵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刘春江提出,在雾霾天气持续不断,PM2.5 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种下一棵树就是为人类储蓄一份健康。刘春江课题组的呼吁: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为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也是在为我们的健康构建绿色屏障。
刘春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林业,以及变化与森林生态功能。在他眼里,树木就是城市里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每一抹绿色都贵若黄金。
PM2.5 也惧怕城市“绿肺”
据刘春江介绍,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划分为提供、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四大类功能,可细分 17种服务功能。森林具有缓解大气 PM2,5 细颗粒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树种降低大气颗粒的功能不同。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一些温带树种,但是我国树种多样、气候复杂、细颗粒污染物来源多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利用城市森林防控大气细颗粒污染是一个新课题。
刘春江课题组成员殷杉的博士就是关于城市森林绿地植被防控大气污染的功能。殷杉博士说,大气中 PM2,5 的运动是“漫无目的”的,基本不受重力和惯性影响。当它运动接近树叶时,可以穿过空气和叶片的边界层而到达叶片表面。由于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丰富,再加上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叶片就可以成功将细小的颗粒物滞留在表面,甚至将一部分 PM2.5 吸纳到叶片气孔内部。因而,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会具有较好的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功能。
针叶树降低 PM2,5 效果好
殷杉曾在浦东新区的多处典型绿地中进行生态功能的测定,得出佳的树种配置方式。
能够间隔污染源和居民区的绿地,具有较好地吸滞污染改善空气的功能,如交通绿化隔离带、公园外围的片状绿地等。以面积为 300 平方米的绿地为例,殷杉认为,为了达到较高的净化污染的功能,应配置 12~15 株乔木(如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水杉等树种),30 株左右大灌木(如夹竹桃、红叶李、慈孝竹、石楠等)及 80 株左右小灌木(如杜鹃、月季、黄馨、小叶黄杨、火棘等),并搭配至少 100 平方米的草本植物;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维持在 1:2:5 左右。这种植物配置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郁闭度 75%、疏透度 30%,是密度合适的疏透式植物群落。
“这样配置情况下的植物群落,可达到较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约能阻挡交道污染物中30%~40%的颗粒物(TSP),10%~20%的 SO2 和 N02,5~10 分贝的噪声污染。”建议人手一本绿色“”
刘春江认为,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 90 年代 5%增加到目前的13%,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环境的向往,商业开发往往把有森林区域当作。人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避免“楼房建起来,树木倒下去”的短视行为。我们已经有了《森林法》,还应为城市森林专门立法,以改变城市森林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
城市里可以“见缝插绿”的地方还很多。刘春江说:“植树造林有益身心健康,人手一本绿色‘’,人人植下一棵树,带来一份清新空气,换一份身心愉悦,就是为自己未来储蓄一份健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