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机操作的关键是要设法得到抛光速率,以便尽快除去磨光时产生的损伤层。同时也要使抛光损伤层不会影响终观察到的组织,即不会造成假组织。前者要求使用较粗的磨料,以保证有较大的抛光速率来去除磨光的损伤层,但抛光损伤层也较深;后者要求使用细的材料,使抛光损伤层较浅,但抛光速率低。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把抛光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粗抛目的是去除磨光损伤层,这一阶段应具有抛光速率,粗抛形成的表
抛光机 厂商
抛光机操作的关键是要设法得到抛光速率,以便尽快除去磨光时产生的损伤层。同时也要使抛光损伤层不会影响终观察到的组织,即不会造成假组织。前者要求使用较粗的磨料,以保证有较大的抛光速率来去除磨光的损伤层,但抛光损伤层也较深;后者要求使用细的材料,使抛光损伤层较浅,但抛光速率低。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把抛光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粗抛目的是去除磨光损伤层,这一阶段应具有抛光速率,粗抛形成的表层损伤是次要的考虑,不过也应当尽可能小;其次是精抛(或称终抛),其目的是去除粗抛产生的表层损伤,使抛光损伤减到小。抛光机抛光时,试样磨面与抛光盘应平行并均匀地轻压在抛光盘上,注意防止试样飞出和因压力太大而产生新磨痕。同时还应使试样自转并沿转盘半径方向来回移动,以避免抛光织物局部磨损太快在抛光过程中要不断添加微粉悬浮液,使抛光织物保持一定湿度。湿度太大会减弱抛光的磨痕作用,使试样中硬相呈现浮凸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及铸铁中石墨相产生“曳尾”现象;湿度太小时,由于摩擦生热会使试样升温,润滑作用减小,磨面失去光泽,甚至出现黑斑,轻合金则会抛伤表面。为了达到粗抛的目的,要求转盘转速较低,好不要超过600r/min;抛光时间应当比去掉划痕所需的时间长些,因为还要去掉变形层。粗抛后磨面光滑,但黯淡无光,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均匀细致的磨痕,有待精抛消除。
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是对洛氏硬度试验的一种补充,在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时,当遇到材料较薄,试样较小,表面硬化层较浅或测试表面镀覆层时,就应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试验。这时采用与洛氏硬度试验相同的压头,采用只有洛氏硬度试验几分之一大小的试验力,就可以在上述试样上得到有效的硬度试验结果。表面洛氏硬度的N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C、HRA和HRD测试的材料;T标尺适用于类似洛氏硬度的HRB、HRF和HRG测试的材料。 HRC标尺的使用范围是20~70HRC,当硬度值小于20HRC时,因为压头的圆锥部分压入太多,灵敏度下降,这时应改用HRB标尺。尽管HRC标尺被规定的上限值为70HRC,但是当试样硬度大于67HRC时,压头承受的压力过大,金刚石容易损坏,压头寿命会大大缩短,因此一般应改用HRA标尺。

布氏硬度计故障排除
测定的硬度值与标准硬度块示值不一致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硬度计安装不水平,应将硬度计调至水平;
(2)钢球表面不光洁或直径超过允差,应用千分尺挑选合格的钢球换上;
(3)压痕测量装置误差偏大,应调整压痕测量装置的允许误差,使其≤±0.5%;
(4)砝码不能垂直放置,砝码与硬度计后盖擦靠,应检查吊环是否挂在重点刀刃,吊架吊杆是否平直,否则应将吊环挂于重点刀刃上,校直吊架吊杆;
(5)主轴与试台平台垂直度,主轴轴线与升降丝杆轴线同轴度超差,应分析视其情况进行主轴与试台平台垂直度、主轴轴线与升降丝杆轴线同轴度的调整。


负荷弹簧校正
取出已知硬氏硬度的硬度块,使用仪器测量已知硬度块的硬度,如果超差就要对仪器进行负荷弹簧的校下,步聚如下:旋下支撑螺钉,将下手柄从框架上取出,再从压针筒上取下表头,压针筒仍留在框架内。这时在压针筒内可看到带槽的调节螺母。如图2所示,用仪器配备的扳手旋动调节螺母。如果测试硬度块读数偏小,应逆时针旋转调节螺母,反之应顺时针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每旋转1/4圈,会使读数变化2~3个刻度。调整后应重新安装仪器进行硬度块检验。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满刻度和硬度块的读数均符合要求。除正常校正外,不得随意转动调节螺钉。不得通过调整调节螺钉来校正测试标准硬度块的读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