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的过载能力及三通母线注意的问题
母线槽按绝缘方式,可分为空气式插接母线槽、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和高强度插接母线槽三种。由于外壳做成瓦沟形式,坑沟位置有意将母线分隔固定,母线之间有18mm的间距,线间通风良好,使母线槽的防潮和散热功能有明显的提高,比较适应南方气候;由于线间有一定的空隙,使导线的温升下降,这样就提高了过载能力,并减少了磁振荡噪声。但它产生的杂散电流及感抗要比密
封闭高压母线槽
母线槽的过载能力及三通母线注意的问题
母线槽按绝缘方式,可分为空气式插接母线槽、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和高强度插接母线槽三种。由于外壳做成瓦沟形式,坑沟位置有意将母线分隔固定,母线之间有18mm的间距,线间通风良好,使母线槽的防潮和散热功能有明显的提高,比较适应南方气候;由于线间有一定的空隙,使导线的温升下降,这样就提高了过载能力,并减少了磁振荡噪声。但它产生的杂散电流及感抗要比密集型母线槽大得多,因此在同规格比较时,它的导电排截面必须比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大。
母线槽过载能力:母线槽过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母线槽用的绝缘材料过支采用工作温度为105℃的材料,现已开发出工作温度为140℃以上的辐射交联阻燃缠绕带(PER)和辐射交联聚烃热收缩管。而电缆所用的绝缘材料常期工作温度一般为95℃和105℃,因此母线槽的过载能力远远大于电缆。散热性能:电缆的绝缘材料(芯线绝缘和外皮绝缘)既是绝缘材料,又是隔热材料,因此电力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允许敷设2层,其原因是考虑散热,母线槽利用空气传导散热,并通过紧密接触的金属外壳,把热量散发出去,因此它的散热性能和电缆相比,电缆散热性能可见一般了。
母线槽载流能力大,能满足输电干线的要求。常用电缆截面一般不超过300㎜2,载流能力明敷约600多安,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降容系数为0.7,载流量只有400A,该电流只能满足小容量输电干线的要求,而母线槽载流能力大,各种规格的电流值都有,能到8000A,完全能满足输电干线的要求。选用母线槽有许多优越性,在低压配电系统输电干线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地。
母线槽和电缆的各种使用性能及特征
以下我们简单对比一下母线槽和电缆的各种使用性能及特征:
1、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大电流输配电时,若选用电力电缆这需要多增加许多无形的成本,比如车间输配电时每个设备、回路都要重复敷设控制电缆,而且电缆的安全控制起点只能在配电柜内,若发生紧急状况时无法立即切断电源而造成巨大安全风险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大型车间工程若使用电力电缆则须和高强度的桥架、高密度支架及若干固定支架等一起使用,大大增加人工、辅材、机具的经济成本、维护成本,延误工期,降低工作效率。
2、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使用电力电缆浪费严重,增加故障隐患,比如车间供电需要10000米和母线槽等截面电力电缆时,如果选用封闭母线槽只要8000~9000米,因为电缆预算、采购、施工时损耗大,难保管,难库存、难运输,而采用等截面母线槽施工时基本是零损耗,而且母线槽厂家技术人员会积极参与、协助现场,优化现场设计,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让用户省事省力省心。
3、母线槽因为内部使用高纯度电解铜(含铜量不小于99.9%),外壳为钢制或铝制过若干年后,母线槽依然保值。

母线槽在室内的设计
母线槽是代替传统供电干线的一种新形式,在传统供电中使用的是大容量电缆配送。母线槽是用铜排取代了电缆供电,铜排由外壳保护,外壳接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安全性高,维护简单。
在与传统的电缆相比的过程之中,在大电流的输送过程之中就更加明确的显现出了这种设备所具有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和新工艺,所以也就大大的降低了母线槽两端部连接处以及分线口插接处所接触的电阻和温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同样又使用了具有的绝缘材料,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得整个系统显得更加的完善。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之中,已经使用的越来越普遍,更多的去代替了电线电缆。
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但是采用母线槽的话,可以很快可以达到目的,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
母线槽一般设计在室内使用,空气中的湿度对母线槽的运行不会造成影响,但母线槽在使用中进水,势必引起绝缘降低,长期运行会造成短路,烧毁母线槽。因此对于可能造成母线槽进水的安装方式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