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分析
1.1 零件的功用
1.2 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毛坯的确定
2.1 毛坯的选择
2.2 毛坯图的设计
基准的选择
3.1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3.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4.1 加工阶段的划分
4
大型链轮加工
零件图分析
1.1 零件的功用
1.2 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毛坯的确定
2.1 毛坯的选择
2.2 毛坯图的设计
基准的选择
3.1 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3.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4.1 加工阶段的划分
4.2 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
4.3 加工顺序的安排
4.4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的区别
4.5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
4.6 机械加工工艺卡
4.7 加工程序
基本工艺过程
1、下料----锯床
2、粗车----车床
3、热处理----箱式炉
4、精车----车床
5、铣键槽----铣床
6、滚齿-----滚齿机
7、齿面淬火---高频淬火机床
8、磨---外圆磨床
9、成品检验


故障检修编辑防止起动机电源过早接通。齿圈齿单面磨损时,可将齿圈翻面使用;当个别齿损坏时,可继续使用,但在齿轮啮合不进齿圈时,可用手摇柄先摇转下曲轴,使坏齿圈与起动机齿轮错开;若齿圈两面磨损严重应换新件或堆焊修理。若齿圈有严重磨损且发动机运转不平稳,则是齿圈磨损失去平衡而造成的,应校正平衡。换齿圈时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400℃,否则会使齿圈失去硬度而不。(4)检查电气系统(电动机、配电箱、安全灯、导线、接地线)是否良好,无短路,周围环境应清洁。


飞轮齿圈总成是把起动机动力传递到曲轴的连接件,主要作用是实现起动机与曲轴之间动力传递,为发动机提供惯性飞轮是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圆盘,安装在发动机曲轴后端法兰盘上,飞轮外缘上压有一个齿圈,可与起动机的驱动齿轮啮合,同时它的后面是离合器的一个接合面。开车前应认真地对机床进行全方面检查,包括对操纵机构、电气设备及磁力吸盘等卡具的检查。
加工工艺
毛坯锻造——毛坯的检测——调质处理——车床加工——滚齿——钻孔——淬火处理——探伤——高温回火——检测——包装
故障原
因
1)在起动发动机时,由于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圈产生撞击或因两者牙齿啮合不良,造成打坏齿圈。
2)起动机的电源接通过早,使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圈撞击。

自动测量装置于1908年开始应用到磨床上。到了1920年前后,无心磨床、双端面磨床、轧辊磨床、导轨磨床,珩磨机和超精加工机床等相继制成使用;对链轮轴的拆分组焊,降低了细长轴的加工难度,比整体车削加工容易,节省了加工时间。50年代又出现了可作镜面磨削的外圆磨床;60年代末又出现了砂轮线速度达60~80米/秒的高速磨床和大切深、缓进给磨削平面磨床;70年代,采用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技术在磨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