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原则1:承诺和方针
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原则2:规划
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进行规划。
原则3:实施
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
原则4:测量和评价
一个组织应测量、监测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原则5:评审和改进
一个组
iso体系认证机构
原则
原则1:承诺和方针
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原则2:规划
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进行规划。
原则3:实施
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
原则4:测量和评价
一个组织应测量、监测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原则5:评审和改进
一个组织应以改进总体环境绩效为目标,评审并不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
根据以上原则,将环境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组织框架,它需要不断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引导组织的环境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
的作用
企业的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保障,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管理层是组织的决策层,决定和控制着组织的发展情况,同时为管理活动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所以的作用是重要的。在环境管理中,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不能很好地了解环境问题,无法在这方面做出决策判断,只是把这一工作交给某个部门去做,这样的工作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偏离。二是不力,不能较好地协调各部门的管理,使环境管理工作障碍很大,往往中途失败。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素质较低,不胜任工作。我国的选拔培养机制中有一条是在岗位上锻炼和培养,这对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每个岗位,无论是层还是普通的操作岗位,都需要胜任的员工担任,这样岗位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岗培养'意味着该员工是不胜任的,在把他培养成胜任人员以前的这一过程中,由于该员工的不胜任就造成了许多工作的偏差,有些结果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更不能允许不胜任的人员在岗,因为一旦造成环境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也是无法挽回的。

全员参与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管理是一项管理工作,但并不意味着管理工作只是管理层的事。员工参与管理若能很好地把握,对管理是很有帮助的。在企业环境管理中发现,管理者并不与员工有效沟通,只是对员工下命令,所以员工对命令的不理解甚至抵触,使命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当命令得不到有效执行时,管理者更愿意把它归结为员工素质低,造成这一问题不能解决。

ISO14001环境办理系统(EMS)是安排整个办理系统中的一部分,用来拟定和施行其环境政策,并办理其环境要素,包含为拟定、施行、完结、评定和坚持环境政策所需的安排组织、计划活动、责任、常规、程序、进程和资源。
ISO14001是世界规范化安排(ISO)于1996年正式公布的可用于认证意图的世界规范,是ISO14000系列规范的中心,它要求安排经过树立环境办理系统来到达支撑环境保护、防备污染和继续改善的方针,并可经过获得第三方认证组织认证的方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办理系统的契合性和环境办理水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