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器翅片管强化传热新途径简介 对空气冷却器翅片管强化传热新途径作了阐述,介绍了各种新型翅片管的结构形式、制造工艺和传热性能。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翅片管的传热和摩擦阻力性能与传统的平直翅片管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相应的传热系数曲线、流动阻力系数曲线和实验公式。研究表明,空气冷却器翅片管经过强化传热改造后,传热提高。指出在制造和选择新型空气冷却器翅片管时,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防腐套片热水盘管供货商
空气冷却器翅片管强化传热新途径简介
对空气冷却器翅片管强化传热新途径作了阐述,介绍了各种新型翅片管的结构形式、制造工艺和传热性能。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翅片管的传热和摩擦阻力性能与传统的平直翅片管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相应的传热系数曲线、流动阻力系数曲线和实验公式。研究表明,空气冷却器翅片管经过强化传热改造后,传热提高。指出在制造和选择新型空气冷却器翅片管时,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来交换。过去基本上用水作冷却剂,随着工业的发展,冷却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冷却水源日益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空气冷却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空气来冷却管内工艺流体的一种技术。虽然应用空气作为冷却剂性能要差一些,但只要选用合适的空气冷却器,利用取之不尽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较之水冷却器是一种显著的节能设备,同时也避免了比较敏感的水源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

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方法
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闭式小室内测试采暖散热器(简称散热器,暖气片)单位时间散热量(简称散热量)的原理、装置、方法、要求和数据的整理。本标准适用于以热水或蒸汽为热媒的采暖散热器。
2、术语
2.1辐射散热器在采暖散热器中,部分靠辐射放热的称辐射散热器。
2.2对流散热器在采暖散热器中,几乎完全靠自然对流放热的称对流散热器。
3、测试原理
3.1散热器的散热量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由下式求得: Q=Gp(h1—h2) 式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W; Gp——热媒的平均流量,Kg/s; h1——散热器进口处热媒的焓,J/Kg; h2——散热器出口处热媒的焓,J/Kg。注:h1、h2的数值系根据被测散热器进出口热媒的温度和压力,由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查得。
3.2热媒参数的测量 3.2.1热媒为热水时,当热水温度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时,应测量散热器进口和出口处的水温,或测量其中一处水温及散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差;当热水温度高于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时,则应测量散热器进口和出口处的水温和压力,或测量其中一处水温及散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差和压力差。 3.2.2热媒为蒸汽时,应测量散热器进出口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散热器进口处的蒸汽应有2~5℃的过热度,测试时被测散热器流出的应仅为凝结水,凝结水温度与散热器进口处蒸汽压力下饱和温度之差不得超过1℃。 3.2.3热媒温度系指散热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如不可能在该处测量时,则测温点与散热器进(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0.3m。应对这段管道严格保温,并在计算散热量时减去这部分散热量。保温层应延伸到测温点之外0.3m以上。 3.2.4热媒参数测量的准确度应符合以下要求:流量:±0.5% 温度:±0.1℃ 压力():±1%压差:当压差大于1KPa时±5% 当压差小于1KPa时±0.05%KPa

余热回收中的热管换热器
管换热器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将热管技术用于工业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 , 把气一液热管换热器安装在锅炉烟道内, 利用烟气余热加热锅炉给水。一般烟气温度由原来的230 ℃下降到170 ℃, 给水温度由10 ℃上升到 60 ℃ 热量回收率达26%, 锅 炉热效率提高3.1%, 节能。
2. 凝结水与废蒸汽回收
提高凝结水回收率, 防止凝结水的损失是锅炉节能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凝结水回收率不仅使锅炉软化水补充量减少, 减轻了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同时提高凝结水回收率使给水温度提高。锅炉给水温度每提高6℃, 节省燃料约1%, 凝结水的排放问题由安装蒸汽疏水阀来解决。而凝结水输送问题始 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用户的凝结水回收除非地形高差很大 , 一般都须在锅炉房设置地下室, 使凝结水自流回来, 或在锅炉房和用户中途设置加压泵回收凝结水。用上述方法回收凝结水使回收费用大为增加, 是一种不理想的方法。
国外已开始采用凝结水自动输水泵回收凝结水。这种泵无需外力, 只要在蒸汽管线中通入少量蒸汽, 即可连续不断地工作。既可使凝结水高位提升, 又可使凝结水远距离回输到锅炉房。使用这种泵可使锅炉热效率得到一定提高。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其在选型的时候,需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压降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