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金属元素,元素符号Ir,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铱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千万分之一,常与铂系元素一起分散于冲积矿床和砂积矿床的各种矿石中。1803年英国化学家台耐特、法国化学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铂时,从残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锇和铱。自然界存在两种同位素:铱191、铱193。
铱在350°C的熔融中(未通入
铱回收
铱,金属元素,元素符号Ir,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铱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千万分之一,常与铂系元素一起分散于冲积矿床和砂积矿床的各种矿石中。1803年英国化学家台耐特、法国化学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铂时,从残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锇和铱。自然界存在两种同位素:铱191、铱193。
铱在350°C的熔融中(未通入空气)极其耐腐蚀,腐蚀率小于0.005mm/年(约3.5mdd),但400°C以上的熔融对铱的腐蚀很严重;熔融的也可以强烈腐蚀铱。 [2] 在室温中,致密的金属铱,对干燥的氟气,以及干燥或者潮湿的氯,,碘,都具有的耐腐蚀性。没有可见腐蚀。 [2] 一般的腐蚀剂都不能腐蚀铱。有形成配位化合物得强烈倾向。主要化合价+2、+4、+6。

制成的溶液每次都留下少量深色的不可溶残留物。约瑟夫·普鲁斯特曾以为这一残留物是石墨。法国化学家维多·科莱-德科提尔、福尔克拉伯爵安东万·弗朗索瓦(Antoine Franois, comte Fourcroy)和路易·尼古拉·沃克朗(Louis Nicolas Vauquelin)在1803年也同样观察到了这一黑色残留物,但因量太少而没有进行进一步实验。1803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森·特南特分析了残留物,并推断其中必含新的金属元素。

通过原子量来计算密度值,2013年的结论是:铱的密度是22.562±0.011g/㎝3,锇的密度是22.589±0.005g/㎝3,两者差值仅为0.027±0.012g/㎝3。但锇的原子量测量仍缺少大量实验验证,因此铱与锇哪个密度更高至今还无法下结论。 [1] 化学性质铱是抗腐蚀性强的金属之一:它能够在高温下抵御几乎所有酸、王水、熔融金属,甚至是硅酸盐。但是某些熔融盐,如和,以及氧和卤素(特别是氟)在高温下还是可以侵蚀铱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