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V/V)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PrNH_2Ⅱ)在石墨电极表面化以导入氨基(—NH_2),然后用-(3-二丙基)碳(EDC)作为偶联活化剂,将单链DNA(ssDNA)共价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电极表面的ssDNA层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电极表面固定化ssDNA的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DNA可以比较均匀地固定在石
钛阳极的厂家
用5%(V/V)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PrNH_2Ⅱ)在石墨电极表面化以导入氨基(—NH_2),然后用-(3-二丙基)碳(EDC)作为偶联活化剂,将单链DNA(ssDNA)共价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电极表面的ssDNA层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电极表面固定化ssDNA的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DNA可以比较均匀地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而且ssDNA是通过5'端磷酸基以磷酸氨基酯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在电极表面,固定在电极表面的ssDNA的杂交特性未发生变化,能够有效地与溶液中的互补链cDNA进行杂交反应.

以室温离子液体(RTIL)六氟磷酸正丁基(BPPF6)代替传统固体石蜡为粘合剂与石墨粉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RTIL/CPE).优化出制备电极时石墨与BPPF6的比例为3:1(w/w),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铁为电化学探针对RTIL/CPE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石蜡碳糊电极(CPE)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BPPF6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使RTIL/CPE比CPE具有更高的导电效率,铁在电极上的可逆性变好,ΔEp值为64mV,峰电流响应增加3.5倍,电极过程由吸附控制变为扩散控制,根据计时库仑法求解出铁的扩散系数为1.39×10-4cm2/s.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双电层储能或在电极材料表面及近表面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而储能的装置,具有高的比功率、比能量和长的循环寿命.文章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储能机理、特点及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石墨烯、二氧化锰及其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的新研究进展.采用巯基化合物自组装 /共价键合反应的逐层固定方法将双链 DNA固定到金表面得到 DNA修饰电极 ,并对该电极表面进行了电化学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研究了电极表面固定化 DNA的表面分子杂交 .对开发电化学基因诊断芯片和基因传感器具有一定意义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sicon化合物Li3V2(PO4)3,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分析.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和锂离子的脱嵌过程,计算出Li^+在固相中的扩散系数(10^-8 cm^2·s^-1):采用交流阻抗测试(EIS)研究了Li3V2(PO4)3的电极过程;对两种类型的阻抗图谱提出不同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拟合:研究了Li3V2(PO4)3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新鲜电极界面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特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