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当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交换变成社会性活动时,客观上就是需要测量单位的统一,并要求在一定准确度内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用不同的测量手段,达到其测量结果一致。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并以这种计量基准、标准检定其他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从而形成了区别于测量的新概念——计量,也可以说,统一准确的测量就是
检测仪器计量校准
计量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当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交换变成社会性活动时,客观上就是需要测量单位的统一,并要求在一定准确度内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用不同的测量手段,达到其测量结果一致。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并以这种计量基准、标准检定其他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从而形成了区别于测量的新概念——计量,也可以说,统一准确的测量就是计量。


校准报告之所以进行技术确认,目的是确认仪器校准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实验室工作使用要求,确保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出具数据的准确性。使用要求包括标准对计量器具的要求,也包括仪器本身的要求,通常确认测量范围和准确度两个指标,测量范围应覆盖被测参数。另外准确度等级或i大允许误差或不确定度,原则上要小于被测参数的三分之一,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二分之一。比如用尺测量工件的尺寸,工作尺寸要求i大允差为正负3,那么尺的i大允差应优于正负1,否则就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技术指标,因此也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所以对校准报告进行技术确认是非常有必要的。


“计量”一词取代了在生活中使用已久的“度量衡”,使学术意味更浓厚。而“度量衡”一词则比较形象、直观,便于生活中的人们理解。
古代计量称为“度量衡”,是指对物体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测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计量涉及国计民生、建设、科学试验等各个方面,成为工业和质量的基础,计量、标准化与合格评定被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有人形象地把计量比作树之根系、屋之基础。从布手知尺到遥感量天,计量伴随人类发展的脚步,反映着时代现状又促进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但这却远远超出了“度量衡”的范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