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MnO2及该材料化学掺杂Fe3+,获得的电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对其物理性质作了表征. 以MnO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单电极活性物比电容为311~149 F/g,掺杂Fe3+的电极材料比电容为318~114 F/g(电流密度50~1 000 mA/g). 由这些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比能量分别为27.6~9.95 Wh/Kg和28~10 W*h/
次氯酸电极
以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MnO2及该材料化学掺杂Fe3+,获得的电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对其物理性质作了表征. 以MnO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单电极活性物比电容为311~149 F/g,掺杂Fe3+的电极材料比电容为318~114 F/g(电流密度50~1 000 mA/g). 由这些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比能量分别为27.6~9.95 Wh/Kg和28~10 W*h/Kg. 从充放电曲线可见,化学掺杂的配比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掺杂量为n(Mn):n(Fe)=10:1时,材料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而其它配比对MnO2的包覆起到了钝化膜的作用. 从1 000次的循环性能看,在电流密度为1 000 mA/g时,掺杂MnO2比未掺杂的具有较好的循环性,二者的比电容分别衰减到90%和70%,表明化学掺杂Fe3+有利于提高MnO2电极的放电性能和循环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sicon化合物Li3V2(PO4)3,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分析.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和锂离子的脱嵌过程,计算出Li^+在固相中的扩散系数(10^-8 cm^2·s^-1):采用交流阻抗测试(EIS)研究了Li3V2(PO4)3的电极过程;对两种类型的阻抗图谱提出不同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拟合:研究了Li3V2(PO4)3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新鲜电极界面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特性.

合成了三种荧光素长大风大碳链衍生物,通过LB技术将它们组装成单分子薄膜,修饰在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透明电极上,研究了这些LB膜的结构和特性及它对TiO2的光增感作用,并对其光敏化机理作了阐述.本文综述了1986年9月以来我国离子选择电极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情况,内容涉及基础理论研究.电极分析技术,不同类型的电极,生物传感器和电极在自动分析中的应用等各个领域.

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为基体材料,采用浓和的混合液对其进行回流,将CNTs的端帽打开并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液相反应在经过回流处理的CNTs上沉积MnO2,制备CNTs/MnO2复合电极材料.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复合电极材料进行分析,研究MnO2沉积和回流处理对CNTs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CNTs/MnO2复合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比容高,能量密度高,可逆性好和寿命长等特点.MnO2的质量分数(下同)为65%时, 其比容可达134 F/g;MnO2不超过50%时,电容器保持良好的功率特性.通过回流处理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电活性官能团,而且CNTs的内表面也被充分利用而形成双电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