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水性涂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为涂装下游应用行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涂料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汽车涂料是指涂装在轿车等各类车辆车身及零部件上的涂料,一般指新车的涂料及辅助材料和车辆修补用涂料。汽车涂料是发展较快的涂料品种,用量仅次于建筑涂料,位居第二,它也是性能要求较高的涂料品种,其中尤以汽车涂装要求高。因此,汽车涂装材料往往代表了当代涂料工业发展的高水平。
阴极电泳漆厂家排名
我国汽车水性涂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为涂装下游应用行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涂料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汽车涂料是指涂装在轿车等各类车辆车身及零部件上的涂料,一般指新车的涂料及辅助材料和车辆修补用涂料。汽车涂料是发展较快的涂料品种,用量仅次于建筑涂料,位居第二,它也是性能要求较高的涂料品种,其中尤以汽车涂装要求高。因此,汽车涂装材料往往代表了当代涂料工业发展的高水平。
汽车水性漆涂装工艺普及来临
当今欧美新建的汽车厂大都采用水性漆涂装工艺。据悉,欧洲70%以上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均采用水性涂料施工工艺,美国60%以上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均采用水性涂料施工工艺,日本70%以上均采用水性涂料施工工艺或3c1b工艺来降低涂装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并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而作为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我国汽车涂料和涂装技术方面与工业发达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对物流、设备、施工环境等全价值产业链的管控比较苛刻,水性涂料在国内的应用仍不普遍,据悉,当前我国整车厂商使用水性漆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在25%之间,市场推广仍存在阻碍。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科长周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阻碍主要来自两点,设备投资大,水性涂料的储存条件要求高,温度需要保持在5~30°C,储存周期为3个月,因此需要空调来确保恒定的温湿度。第二,运营成本高,喷房恒定的温湿度对能耗需求非常大。施工窗口要求温度在20°C左右,湿度在60%左右。苛刻的储存、施工环境与高能耗用让国内许多企业感到两难。此外,许多老厂改建成适应水性漆工艺的难度较大,企业颇感压力。
目前,国内一些主流汽车生产厂商已开始将水性漆涂装工艺定为未来汽车涂装发展方向,广州本田增城工厂、广州丰田、江淮汽车轿车工厂、北京现代、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汽车等汽车厂商多条水性涂料涂装线相继投建。
国内汽车卡车行业底盘涂装工艺现状及改进方法(一)
出现底盘锈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组成卡车底盘的零部件在装配前存在着未经油漆涂层保护的表面或这些零部件装配前虽经油漆,但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磕碰、划伤经整车装配后得不到有效的全部修复。采用全新的卡车底盘涂装工艺,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在物流、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如车架、前桥、中桥、后桥、悬架板簧等,外形复杂、单件重量较大,这些零部件在物流运输、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产生磕碰、擦伤现象。
2、传统的汽车卡车底盘涂装工艺
国内汽车卡车企业常规的底盘涂装工艺如下。车架零部件成型→车架铆接 →整体车架前处理→车架电泳→烘干→底盘装配→下线点补漆。该工艺简单易行,但由于车架整体电泳的防腐效果一般,致使出厂后的汽车卡车在使用或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a.底盘各大部件的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色锈斑或锈蚀。
b. 组成车架的衬梁与大梁之间的联接处、大梁和横梁的端部、各种支座与大梁等零(部)件的结合面处会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c. 铆钉孔部位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d. 卡车在 待售过程中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底盘即会出现漆膜粉化、失光和退色等现象。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配套件
各种底盘零部件形状复杂,在原厂生产过程中,因涂装工艺处理不到位而遗留有锈蚀隐患。
2.2、装配结构与工艺
底盘零部件在运输、装卸和装配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磕 / 碰 / 划伤。按常规生产工艺,虽然在底盘装配后或整车装配后有补漆工序,但由于工件形状复杂以及装配后的位置难以触及等原因,导致某些受损部位得不到有效修复。
2.3、车架整体涂装工艺的局限性
组成车架的各个结构件与大梁之间通过铆接 成型,铆接前的各个结构件均为金属白坯件,因此,涂装前车架上已形成多处白件贴合夹层,这些贴合夹层部位往往成为涂装前处理和电泳的盲区。
汽车轻量化钢材及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二)
一些低碳钢或低碳微合金钢作为汽车用的高强度钢,是经两相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而得到的新型高强度钢材料,在基体铁素体的晶界或晶内弥散分布着硬质相马氏体,从而得到了好的钢铁材料综合性能,而用于汽车的前、后内纵梁等结构安全零部件。
多相合金钢主要是由细小的铁素体和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硬质相构成,含铌、钛等元素,通常是由于马氏体、贝氏体和析出强化的复合作用,使得合金钢材料强度高达800~1000 MPa,还具有较高的成形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特别适合用于汽车的防撞杆、保险杠等零部件的制造。
一些汽车厂商通过优化汽车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使汽车部件用高强度钢材的各处承载截面及钢材厚度更加合理;并且改进汽车发动机、底盘、内饰等零部件的结构,更进一步减轻汽车零部件及整车重量。可以说钢板的高强度化在汽车轻量化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过去的20年,使用高强度钢的汽车车身设计得到了的增长,目前仍然是集中在提高钢铁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作为汽车轻量化设计的主要驱动力。未来的发展则不仅于强度和延展性,还可推广到更多范畴,特别是钢板的成形性,因为它依赖于汽车制造过程中应用的特定成形过程,需要不同的特性要求,如局部和全部成形性的加工设计。这将已知的材料概念扩展到新的维度,如均匀伸长、n值、拉伸翻边能力、弯曲角、氢脆等。
当然,在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同时,还要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可以采取调节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厚度,来提高汽车零件的抗变形性能,减缓碰撞冲击性,扩大钢材的弹性应变区等措施。汽车高强度钢板进行评估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从结果中提取汽车结构变形、内部能量、接触力、侵入力和加速度等对整车结构耐撞性的影响。在车辆碰撞实验中发现的高强度钢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车辆碰撞安全性能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