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管板计算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1977年在三部规范中作为附录列入的管板计算公式,此后经大量使用并不断完善,于1989年正式归入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中,1999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改,已给出了U形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以及固定式换热器的常用结构形式的管板设计计算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复杂,不同结构形式的管板,受载荷情况、支承条件
可拆卸管壳式换热机组生产厂家
我国对管板计算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1977年在三部规范中作为附录列入的管板计算公式,此后经大量使用并不断完善,于1989年正式归入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中,1999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改,已给出了U形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以及固定式换热器的常用结构形式的管板设计计算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复杂,不同结构形式的管板,受载荷情况、支承条件、边界约束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强度计算过程复杂,方法也不统一。大多数规范的管板强度计算公式一般是将管板简化为一块放在由换热管支撑的弹性基础上的轴对称圆形开孔平板,受均布载荷及管孔的均匀削弱。在此基础上,做了不同程度地简化和假设,基本的假设如下。
1.如果管板的直径远远超出管子的直径,且管子的数量较多,则管束的支撑作用可简化为均匀连续支撑管板的弹性基础,该弹性基础仅约束管板的扰度。
2.管孔对管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均有削弱作用,该削弱作用的大小,由削弱系数来表征。
3.管板周边部分较窄的不布管区简化为与不布管区面积相等的圆环形实心板。
4.管板边缘的转角在连接部位处应协调一致。
5.当管板兼作法兰时,考虑法兰力矩对管板的作用。
6.考虑管子与壳程壳体的热膨胀差所引起的温度应力。各国规范虽然均认同以上假设,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多样,管板结构又相当复杂,具体某一假设,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如TEMA标准记性计算管板时,没有考虑管板无孔环区的影响,CODAP和BS5500只在固定管板的设计中,忽略了管板无孔环形区的影响,而ASMEⅧ分篇的设计,对每种类型的管板都考虑了此影响。又如管板因开孔而强度削弱,而强度削弱程度不同的计算规范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比较折中的方法是对管板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管板及连接方式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列管式换热器三种类型的补偿措施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3-17 17:59:17 点击次数:13 关闭由于列管式换热器的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换热器管壳和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假如两个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导致管板弯曲、断裂或脱落。因此,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大于50℃时,应采取适当的补偿方法减小热应力。依据采取的补偿措施,大致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固定式
管束两端管板与壳体连接,构造简单,但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不大、壳程不需要机械清洗的换热作业。当温差稍大,壳侧压力不太大时,可在壳上安装弹性补偿环,以减小热应力。
2、浮头式
管束一端管板可自由浮动,建设热应力;整个牵制可从壳体中拉出,便于机械清洗和维修。该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普遍,但其构造繁杂,成本高。
3、U形管式
每根换热管弯成U形,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的上下两个区域。借助于管箱中的隔板,它被分为两个进出口室。其构造比浮头式简略,但管程清洗不容易。
很多情况下,列管式换热器都是采用水位载热体的换热系统,水垢很容易就产生了,要想避免水垢的产生,我们可以在冷却水中加入聚磷酸盐类缓冲剂,一旦水中的PH值比较高时,水垢就可以析出。一般水垢初期比较容易去除,后期的水垢就很牢固难除。
列管式换热器结垢分:类析晶结垢、粒结垢、化学反应结垢、生物结垢、凝同结垢等等。
列管式换热器结垢后我们一般会采用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等等,具体要看是哪些原因引起的结垢,针对结垢的具体原因进行解决
管壳式换热器通常按以下诸方面来分类:结构、传热过程、传热面的紧凑程度、所用材料、流动形态、分程情况、流体的相态和传热机理等。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分类情况。
1、按所用材料分类:
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类。
2、按传热面的特征分类:
根据管壳式列管换热器内传热管表面的形状可分为螺纹管、波纹管、型管、表面多空管、螺旋扁管、螺旋槽管、环槽管、纵槽管、翅管、螺旋绕管、翅片管换热器、锯齿管换热器等。
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分类标准是怎样的?
3、按流体流动形式分类:
根据产品内流体流动的形式可分为并流、逆流和错流三种形式。这三种流动形式中,逆流相比其他流动方式,在同等条件下产品的壁面的热应力很小,壁面两侧流体的传热温差很大,因而是优先选用的形式
4、按结构特点分类:
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式、板式、薄管板式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