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初到美国,在中餐馆用餐,总是被一些稀奇古怪的菜名所吸引,什么左宗棠鸡、芥兰牛、炒面等等,而且中餐馆多以“湖南”“四川”命名,大概这才是美国人心目中正宗地道的中餐,而实际上,中餐已发展为成熟标准的快餐烹饪模式。
有意思的是,每次吃完饭结账前,服务生都会按照人数递上一盘被称为幸运饼(Fortune Cookie)的饭后甜点,有人说,中餐馆薄弱的环节就是缺乏好的甜
幸运饼供应商
千禧年初到美国,在中餐馆用餐,总是被一些稀奇古怪的菜名所吸引,什么左宗棠鸡、芥兰牛、炒面等等,而且中餐馆多以“湖南”“四川”命名,大概这才是美国人心目中正宗地道的中餐,而实际上,中餐已发展为成熟标准的快餐烹饪模式。
有意思的是,每次吃完饭结账前,服务生都会按照人数递上一盘被称为幸运饼(Fortune Cookie)的饭后甜点,有人说,中餐馆薄弱的环节就是缺乏好的甜点,因此这个小小的幸运饼遮掩了不少的中餐的不足。老实讲,幸运饼的口味很是一般,反倒是凸显了它的娱乐功能,掰开里面有一个神秘小纸条,上有一行数字和一句话,简体或繁体中文,或是中英双语的对照,大家一读为快,哈哈一笑,平添了不少饮食的乐趣。金门饼店以签语饼闻名国际,每天吸引无数游客前来,除了可免费试吃,还可以欣赏手制签语饼的工艺。
一直很好奇,纸条是怎么放进饼干里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技术活儿,烤好幸运饼后,要立即取出烤箱后用抹刀把它们倒着放到木质案板上,再迅速将写好的纸条放在饼上靠中心的位置,然后将饼对折起来,必须趁热,否则就不能折。
很多年前的幸运饼做的相对精致,饼子也香甜酥脆,吃起来和可口,特别是,很多人把里面的纸条放在钱包里,多是Hard work always pays off 类似心灵鸡汤的励志小条,小纸条的功能多样,不少人把里面的数字当做买乐1透奖的依据,积习不改,持之以恒,还有美国人中了乐1透大奖后,骄傲的称这个幸运数字就是来自于中餐馆的幸运字签,也有老美将小纸条做为学习中文的生动教材。而美国中餐馆的幸运饼(FortuneCookie),正是这个时代大退潮中的一例。
纽约时报记者詹尼弗.李 (Jannifer Lee)写的书《幸运饼签纪事》,列举了大量详实的史料,在多个进行考察采访,后她的结论是,幸运饼是日本人发明的,早有“辻占煎饼”等名称,华人制造商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是在“二1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西海岸的日裔美国人都被送入拘1留营,日本人的烘焙屋也被1迫关门,华人餐馆在此间不断将这种食品发扬光大至今,形成了一种仅在美国特有的华裔美国文化。著1名作家谭恩美1989年的小说《喜福会》中就有幸运饼的影子。陈展明对饼店迎来曙光感到异常兴奋,但他又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传统制作推广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知道和了解。
如今,在加州仍有不少可供参观的华人经营的大型幸运饼生产厂家,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生产大约上亿个幸运饼干,几乎全部是在美国生产的,并在销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