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捕焦油器的设备试验:
(1)负荷试验
A、空载试验合格后,将设备与管路连接,进行负荷试验;
B、向各悬挂箱夹套内能蒸汽,升温,使箱内温度达到105~110℃;
C、用惰性气体置换电捕焦油器内的空气,使其含氧量<1%;
D、用煤气置换电捕焦油器内的惰性气体;
E、在煤气含氧量<1%的情况下,接通电源,使电压按每级1Kv逐级升高
管式电捕焦油器厂家
电捕焦油器的设备试验:
(1)负荷试验
A、空载试验合格后,将设备与管路连接,进行负荷试验;
B、向各悬挂箱夹套内能蒸汽,升温,使箱内温度达到105~110℃;
C、用惰性气体置换电捕焦油器内的空气,使其含氧量<1%;
D、用煤气置换电捕焦油器内的惰性气体;
E、在煤气含氧量<1%的情况下,接通电源,使电压按每级1Kv逐级升高,每级须保持5分钟,后升至操作电压28~30Kv;
F、测量交流输入电压、电流及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并做记录;
(2)空载试验 设备安装经检查合格后,在电捕焦油器内充满清洁空气的情况下,进行电性能升压试验。升压由零开始,逐级升高,每级电压一般为1Kv(15Kv以下电压间隔可大些),电压每升一级须保持10~15分钟。如发现有闪络、击穿现象即停电进行调整,后升至35Kv,并稳定10分钟(由于气候等原因,电压有可能达不到35Kv)。
在物理学中,已经得知电子或带电的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作定向运动,电捕焦油器是这一原理进行的。含有焦油及其他固体颗粒的煤气(如单段发生炉的半净煤气或两段发生炉的上段煤气)在进入电捕焦油器时,由于电捕焦油器存在正极与负极(负极就是馈入高压直流电的电晕极,其正极就是接地的电捕焦油器的沉淀极)。送入高压直流电的电流电压为40-60KV,在此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晕极周围的气体就产生电离,由于电离的结果,产生了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气中的焦油就是被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所吸引,形成了带电子的焦油粒子与带正电的焦油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各自向他们相对的极移动,即带负电的焦油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正电的焦油粒子向电晕极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焦油粒子,使其成更大的颗粒,到终到达沉淀极吸附,粘着于管壁,粘着多了,由于焦油的自重沉淀极壁流下,达到除焦油的目的。也有部分带正电的焦油粒子向电晕极移动,但由于电晕的直径只有10-20毫米左右,它移动的距离只有5-10毫米,而在管式电捕焦油器负电子焦油粒子移动在于100-200毫米左右,所以负电子焦油粒子在移动中吸引其他的焦油粒子的机会就多,所以大部分焦油是沉淀中除下,。仅少部焦油在电晕极除下。
电捕焦油器吹扫置换前要检查放散阀
电捕焦油器放散阀门一般采用闸板阀,该种阀门阀芯脱后,从外观上不好做出判断,容易被忽视。即使是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也得先凭手感初判,再通过观察有无气体放出才能做出终确认。具体操作方法是:对于正压运行的电捕焦油器,可在停车前适当打开放散阀门,观测有无煤气冒出;若是停车前适当打开放散阀门,观测有无煤气冒出;若是电捕焦油器负压运行,可在停车后打开蒸汽吹扫阀门,看有无蒸汽冒出来确认。如果放散阀门芯脱落,必须及时检修或寻找替代放散点,必须将塔内残余煤气清除干净。
静电除尘器(电捕焦油器)接通电源后,在电场的环境下,空气中的自由离子要向南北极移动,电压越高、电场强度越大,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因为离子的运动,极间形成了电流。开始时,空气中的自由离子比较少,电流较少。电压升高到一定的数值后,放电极邻近的离子得到较高的能量和速度,它们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原子时,中性原子会分解成正、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空气电离。空气电离后,因为联锁反应,在极间运动的离子数大大添加,表现为极间的电流急剧添加,空气成了导体。放电极周围的空气悉数电离后,在放电极周围能够看见一圈淡蓝色的光环,这个光环称为电晕。电除尘器的电晕规模一般局限于金属棒周围几毫米处。空气在电晕规模电离后,正离子很快向负极移动,只要负离子才会进入电晕外区,向阳极移动。含尘空气经过电除尘器时,因为电晕区的规模很小,只要少数的尘粒在电晕区经过,得到正电荷,沉积在电晕极上。大多数尘粒在电晕外区经过,取得负电荷,终沉积在阳极板上,当尘土集合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搜集槽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