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策划与组织、现场诊断、现状及节能分析、报告编写及定稿四个流程。
1.策划与组织策划与组织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关键阶段,通过沟通、培训使企业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及员工对能源审计及能源管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工作程序。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组建能源审计小组,制订能源审计工
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的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策划与组织、现场诊断、现状及节能分析、报告编写及定稿四个流程。
1.策划与组织策划与组织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关键阶段,通过沟通、培训使企业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及员工对能源审计及能源管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工作程序。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组建能源审计小组,制订能源审计工作计划。
(1)组织及沟通审计团队与企业沟通,采用培训、会议、调研等方式,使企业相关方充分了解能源审计的必要性、作用、方法、内容,以及企业需求;企业代表向审计人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主要用能设备、企业能源管理基础,为后续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制订审计计划能源审计计划需确认审计边界、审计周期、现场节能诊断及测试行程安排、员工访谈安排等。审计边界原则上包括组织边界及运行边界。组织边界指企业拥有运行控制权的业务单元边界,以组织架构、平面图或文字说明;运行边界指组织边界内所属的,消耗各类能源的设备、活动,如:空调、空压机、生产线、压缩空气的使用。审计周期:一般为一个完整年度。能源审计计划的制订需与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见,确保审计安排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便于企业前期进行人员协调及配合。
(3)成立能源审计小组确认能源审计方案后。审计机构与委托方需分别成立能源审计小组。审计机构审计小组的成员组成应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通常由具备节能知识、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包括技术、诊断及测试工程师等。
(4)编制仪器计划企业用能设备一般包括电气设备、暖通空调、热力设备、动力设备等。因此,现场诊断阶段,需针对电力参数、环境参数、温度压力参数、流量参数等进行检测,一般需要配置相应的便携式能效诊断仪器。
能源审计的方法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能源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并经审核后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调查,对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检测。
1.产品产量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的基准。这里的产品产量是指合格产的数量。在核定产品产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将在制品和半成品折算为制成品。(2)将非标准品折算为标准品。(3)品种繁多时,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4)产品产量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来往账目进行核定。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2.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1)能源消耗计算的时间区段与产品产量计算的时间区段一致。(2)企业外购能源的和折标准煤系数,以实测或为准。(3)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或企业能源网络图。(5)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6)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
强化对能源审计的监管
推进环保信用信息记录和公示工作。加强我省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保信用信息记录和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环评、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诚信档案数据库,强化信用考核分类监管。
加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建设。建立企业对所排放污染物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商务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并组织开展动态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鼓励、警示或惩戒。
推进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加强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分析与信息上报能力建设。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研究建立重点用能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强化对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审查机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评级和监管。研究开展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价工作,并逐步向全社会定期发布信用评级结果。加强对环资、气候项目评审从业情况的信用考核管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