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定系统的节水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方案,并由各级认真组织实施。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对节约型单位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
节水型企业申报书
要制定系统的节水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方案,并由各级认真组织实施。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对节约型单位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型机关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节水型社会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节水型技术指导,培训,完善节水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倡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增强全民节水自觉性。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节水,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 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有关部门的统一下,制定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依靠科技大力研究开发实用的节水技术,通过发布目录、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水耗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节水技术服务。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根据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依据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在用水户协会和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工业节水方面,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重点抓好取水量占全省工业总取水量 80%以上的电力、冶金、化工和煤炭这四大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对于新建、改扩建项目,优先使用的节水设备,应坚持节水工艺、节水设备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并要求达到节水水平,以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
城镇节水以加强节水型节水宣传、提高居民节水意识为重点,推行节水型器具,包括水、便器系统、淋浴设施等;分步实施城市分质供水体系,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管理体制,实行用水定额标准和超额加价制度,提高用水效率;继续开展关井压采,实行集中供水,并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推广预定位检漏技术和检漏技术,应用新型管材和供水管道连接、防腐等方面的施工技术,降低管网漏失率。对缺水严重的市区省区,要进一步开展多水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