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本得到以下具有性的研究成果: 在电沉积制备活性时,通过冷却电解液的更换可以有效缩短电沉积开始时槽压上升的时间。如果不采用冷却电解液,由于电解液温度的升高,槽压上升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会随着电解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延长。 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锌有形成非致密性沉积物的倾向,如果沉积参数控制不适当,致密状、海绵状和树枝状锌的形成都是可能的。本方法生产的电沉积活性需要控制较高
镀铂钛阳极
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本得到以下具有性的研究成果: 在电沉积制备活性时,通过冷却电解液的更换可以有效缩短电沉积开始时槽压上升的时间。如果不采用冷却电解液,由于电解液温度的升高,槽压上升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会随着电解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延长。 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锌有形成非致密性沉积物的倾向,如果沉积参数控制不适当,致密状、海绵状和树枝状锌的形成都是可能的。本方法生产的电沉积活性需要控制较高的电流密度,以160mA/cm2-180m WP=5 A/cm2为宜。

该电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主要取决于阳极极化电位与极化时间、富集电位和溶液的pH.DA在该电极上呈现一对循环伏安峰,Em=0.145V,为1电子/1质子的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AA和EP也能够在电极上富集和催化氧化,伏安峰分别在0.30 V和0.17 V.当AA浓度小于0.1 mmol/L时,电极对AA基本不响应,可以用DA的氧化峰电流做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2.0×10-4~5.0×10-7mol/L;检出限为2.5×10-7mol/L.当AA的浓度较大或在AA、EP共存下,可利用DA氧化的再还原峰电流做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1.0×10-4~2.5×10-6mol/L;检出限为7.5×10-7 mol/L.该电极制作简便,重现性良好,定量结果也令人满意.

研究了用铋膜电极替代膜电极测定痕量重金属元素铅,镉和锌的电位溶出法.实验了同位镀铋膜及测定重金属特别是痕量铅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铅,镉,锌在铋膜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电位溶出峰,峰高和溶出电位与膜电极法相近.使用铋膜电极可避免使用电极带来的环境污染.利用铋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了水样及血样中痕量铅的含量.

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中遇到的有关电极电位,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及电极的极化等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重点介绍了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的分类,标准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和稳定电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电极电位的测量及标度,极化曲线在电镀中的应用举例,以及在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正确选用参比极化,参比电极的制做,液体接界电位及其消除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