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但过分地加大流速,传热系数K值增大
换热器定做

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但过分地加大流速,传热系数K值增大不多,而冷却水泵的功耗却显著增加,所以氨卧式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速一般取1m/s左右为宜,氟利昂卧式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速大多采用1。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
列管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区别
1、结构上完全一样,只是使用方式不一样。
2、列管式是料液走管程(就是管子里面),冷却水走壳程(管子和壳之间),管壳式正好相反。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2)、管壳式换热器前端应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间,即其封头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器的长度,设备运行操作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的表面积即为该换热器所具有的传热面积。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换热器制造单位的职责
换热器的制造单位至少应包含以下职责:
1.制造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制造,如果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设计文件,并且对改动部位做出详细记载;
2.制造单位在换热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换热器或原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
3.制造单位的检查部门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照标准、图样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换热器进行各项检查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行和完整性负责;
4.制造单位在检验合格后,应出具产量合格证;
5.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每台管壳式换热器产品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
(1)质量计划。(2)制造工艺图或制造工艺卡。(3)产量证明文件。(4)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文件。(5)标准中允许制造单位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6)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7)原设计图和竣工图。
6.其他结构形式的换热器制造技术文件的保存要求应按相应标准执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