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消失模的技术特征编辑
由于无粘结剂的干砂在浇注过程中经常发生坍塌的现象,所以1967年德国的A.Wittemoser采用了所谓"磁型铸造"。1971年,日本的Nagano发明了V法(真空铸造法),受此启发,今天的消失模铸造在很多地方也采用抽真空的办法来固定型砂。在1980年以前使用无粘结剂的干砂工艺必须得到美国'实型铸造工艺公司'(FullMoldProcess,Inc)
铸造消失模

铸造,消失模的技术特征编辑
由于无粘结剂的干砂在浇注过程中经常发生坍塌的现象,所以1967年德国的A.Wittemoser采用了所谓"磁型铸造"。1971年,日本的Nagano发明了V法(真空铸造法),受此启发,今天的消失模铸造在很多地方也采用抽真空的办法来固定型砂。在1980年以前使用无粘结剂的干砂工艺必须得到美国'实型铸造工艺公司'(FullMoldProcess,Inc)'的批准。因此,近20年来消失模铸造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工艺控制
消失模铸造工艺包括冒口系统设计、浇注温度控制、浇注操作控制、负压控制等。
浇注系统在消失模铸造工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铸件生产成败的一个关键。由于铸件品种繁多、形状各异,每个铸件的具体生产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千差万别。这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到浇注系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浇注系统设计与传统砂型铸造有一定区别。在浇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这种工艺的特殊性,浇注系统各部分截面尺寸与铸件大小、模型簇组合方式以及每箱件数都有关系。

消失模铸造技术:
振动消失模铸造技术
振动消失模铸造技术是在消失模铸造过程中施加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振动,使铸件在振动场的作用下凝固,由于消失模铸造凝固过程中对金属溶液施加了一定时间振动,振动力使液相与固相间产生相对运动,而使枝晶破碎,增加液相内结晶核心,使铸件终凝固组织细化、补缩提高,力学性能改善。该技术利用消失模铸造中现成的紧实振动台,通过振动电机产生的机械振动,使金属液在动力激励下生核,达到细化组织的目的,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的方法。2.消失模铸造工艺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铸钢、铸铁,更适用于铸铜、铸铝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