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唐代玉器,1956年河南洛阳墓葬出土,现藏洛阳市文i物工作队 。玉壶 yùhú(1) [kettle made by jade]:玉制的壶(2) [chronometer]:计时器,即宫漏(3)玉壶【年代】:唐代玉器【尺寸】:高18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0.5厘米【玉色】:白色【特征】:口呈盘形,缩颈,蒜头形圆腹,平底实足。但是由于每个人使用的显示器不同,显示上可能会产生色彩偏
玉雕工作室
玉壶,唐代玉器,1956年河南洛阳墓葬出土,现藏洛阳市文
i物工作队 。玉壶 yùhú(1) [kettle made by jade]:玉制的壶(2) [chronometer]:计时器,即宫漏(3)玉壶【年代】:唐代玉器【尺寸】:高18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0.5厘米【玉色】:白色【特征】:口呈盘形,缩颈,蒜头形圆腹,平底实足。但是由于每个人使用的显示器不同,显示上可能会产生色彩偏差问题,终颜色以实物为准,希望各位玉友能够理解。口内有盖,圆柱形钮。通体光素无纹,琢磨精细。唐代出土玉制容器较为少见。
玉雕的历史发展
装饰盛行期汉、唐时代玉雕河南南阳独山玉始采于西汉,土地文i物证实辽宁峭岩玉属于装饰品的主要玉料。西汉的金缕玉衣是2 000片岫岩玉联缀而成,汉代咸阳出土的'汉玉马'也是一件珍品。今安徽无长市出土的汉代环状玉龙首尾相连卷曲如环,径×厚=5×0.5cm,还有大小各异的玉壁,其中较大者有青玉壁,径×厚=23×0.5 cm,雕工精湛;牙壁乳白色,径×厚=9×0.5 cm,玲巧可爱。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唐代盛行,玉石多用于装饰佛像,唐代'幼学琼林'中有玛瑙盘较有名。1970年,陕西何家村出土了唐代一千多种珍贵文i物,其中兽场瑙杯就是一件贵重之宝(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酱红色,高6.5cm,长15.6 cm,造型,令中外人士心驰神往。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明代苏州玉雕艺人陆子冈有名,发展了'刀刻法以及'连环会'制作工艺,创造了各种阴阳浮雕于一体的玉雕工艺制品,得到朝廷的赏识,至今仿者不断,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i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艺之工艺日臻合理。历史i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限。随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得i佳的效果。
玉雕
密度:密度是玉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佘太翠的体重经用小体重样测定,为2.65~2.85。不同品种略有差别,白玉为2.85,青白玉为2.65,翠玉为2.75。
透明度: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体、非透明4种。佘太翠属于微透明体,在一般进取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物像.
光泽:光泽是玉石对光反射的能力。佘太翠光泽属玻璃光泽。这种光泽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柔润细腻,油光可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