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溶胀阶段、磨细阶段、发育阶段。聚合物经过溶胀后剪切分散效果更好,剪切好的改性沥青还需热储存一段时间使其发育,对不稳定的改性沥青体系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外力搅拌,保证混合体系的均匀。先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5℃~180℃,然后加入改性剂SBS,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先低速剪切5min,使SBS与沥青混合均匀,然后以4200r/
沥青特种改性剂
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
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溶胀阶段、磨细阶段、发育阶段。聚合物经过溶胀后剪切分散效果更好,剪切好的改性沥青还需热储存一段时间使其发育,对不稳定的改性沥青体系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外力搅拌,保证混合体系的均匀。先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5℃~180℃,然后加入改性剂SBS,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先低速剪切5min,使SBS与沥青混合均匀,然后以4200r/min高速剪切30min;再将剪切完成的改性沥青保温在175℃~180℃范围内,用高速分散机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5h后即制成成品改性沥青。

增容剂能够促使SBS在沥青中分散更均匀
虽然增容剂能够促使SBS在沥青中分散更均匀,一定程度上改善SBS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但增容剂和SBS之间仅仅是一种物理吸附作用,其作用力较弱,因而在热储存过程中,SBS仍可能发生离析凝聚。故还需加入稳定剂,使沥青与SBS之间及SBS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以阻止SBS和沥青相分离,稳定SBS粒子在沥青中的分散,提高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增加SBS用量就能满足技术要求
有些工程项目对改性沥青产品的个别指标要求比较高,有人认为增加SBS用量就能满足技术要求,这是错误的概念。首先应当分析客户的技术指标要求,然后制订合理配方和生产工艺。但有时基质沥青或SBS是现有库存,只能使用这些原料,特别是基质沥青,往往由业主或直接提供,我们根本就无法选择,生产时遇到产品个别指标无论怎么调整配方也不能满足要求,单纯提高SBS用量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影响其他指标,这时可考虑适当添加胶粉或树脂类改性剂,对高温性能、抗老化能力会有较大提高。

我们的改性沥青的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并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采用软化点、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适用于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改性沥青的分级及感温性要求说明是: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以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作为分级的主要依据,其性能以改性后沥青感温性的改善程度,即针入度指数PI的变化为关键性评价指标。一般的非改性沥青的PI值基本上不超过-1.0,改性后要求PI大于-1.0。标准中规定了各种改性沥青不同等级的PI值的要求。从改善温度敏感性的要求出发,改性后希望在沥青软化点提高的同时,针入度不要降低太多。在国外的标准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通常采用不同温度的针入度及粘度表示,但低温针入度与疲劳开裂有关。
(作者: 来源:)